水生植物造景,你了解多少?(水生植物造景图片)
导语:你对水生植物造景了解多少?
水生植物风景图片
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元素,水生植物的应用一直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植物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组合模式以及与水体的关系等方面对水生湿地植物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武汉市三个公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生态水景建设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群落分布自然合理,人为干预少,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它的景观是人们根据生态学原理,结合原有地形设计的。每个群落的分布和种植都是人工的,群落以观赏性为主。同时用各种方法把风景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比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
水生植物群落的模式
1物种多样性模型
陆生、湿生、挺水、漂浮、沉水植物依次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渐形成有机和谐的组合,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
2优势种的优势格局
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是伴生物种。如大朵荷花点缀香蒲、茭白、小葱形成的景观。如杭州西湖屈原的荷花。
3净水模式
这种景观以大量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为主,少量其他水生植物点缀在水域中,主要是为了保持水质良好和水体透明。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里面种植了大量的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
1水平空 之间的配置模式
是指不同植物群落在水面上的排列。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控制水污染、净化污水、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改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群落的建立需要耐污染、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观赏植物群落要求株型美观,花色艳丽,观赏价值高,容易形成地域观赏特色。比如荷花,睡莲。
2垂直空内部配置模式
意味着水生植物群落的垂直空配置是由水深决定的,不同的水生植物群落对水深的要求不同。群落从湖岸到湖心布置,不同水深选择不同的水生植物,即湿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和沉水植物群落。这些群落分别占据不同的生态位空,能够适应不同水深的光照条件,保持相对稳定。
水景中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
1水边和护岸的植物配置
水体边缘是水面与河岸的分界线。水体边缘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以装饰水面,还可以实现从水面到河岸的自然过渡,特别是在自然水景观中。因此,滨水植物配置应注重艺术构图。构图中要注意探入水面的树枝、树干的运用,尤其是水边那些看似已经倒下的大树,增加水面的层次,充满野趣。水边植物的搭配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色彩、线条和姿态来进行设置和造景。在中国园林中,自古就提倡垂柳,造成软条刷水。同时,在水边种植垂下气根的落羽松、池松、水杉、榕树,可以起到线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不宜等间距种植,也不宜修剪或修整,以免失去艺术意义。
2水生植物配置
所有的植物都种植在水面上,大部分适合小水池或大水池的独立部分。南方的一些自然景区,保留了乡村田野的风味,水面上覆盖着浮萍或浮萍,如一条绿地毯或红绒布,也是一种野趣;在水面上种植水生植物是常见的,其配置必须与水面大小比例和周围景观的视觉相协调,尤其不能妨碍反射效果。以水面为背景色,配置色彩丰富的水生植物,可以增加俯瞰水面的景观,也可以使岸上的景物倒影,从而扩大水面。在较大的水面上,为了享受长远的视野,也可以结合人的视点,种植高等植物的水生植物,如花卉、芦苇等,增加景深,方便观赏和拍照。
3河岸和岛屿上的植物配置
堤防和岛屿是划分水体中水面空的主要手段。堤坝通常与桥梁相连。河岸和岛屿上植物的布置,既增加了水面空的层次,又丰富了水面空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有了倒影,风景就变成了一分为二,从上到下倒影。倒影还可以将交织在一起的景物组合在一幅画面中,比如远处的山和近处的建筑树木,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有许多类型和大小的岛屿。环岛以柳树为主,其间种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水景中湿地植物与水体的关系
1水生植物水质要求
包括生产藻类和水生植物。藻类和水生植物对BOD和COD的耐受力明显不同,对水中营养元素浓度的耐受力也明显不同。水中矿物盐的浓度、BOD5和COD是影响水生植物生存的关键因素。不同水生植物对上述三种因子的耐受浓度不同。
2水生植物对水质的净化
这种配置侧重于环境水质净化,配置侧重于沉水和漂浮植物,如金鱼藻、菹草、凤眼莲等。这类植物吸收养分能力强,生物生长量大,可以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改善水质。
水生植物案例分析的应用
1汉水公园
汉水公园原来是垃圾场,后来改造成了现代汉水公园。汉水公园的水上景点,其实就是垃圾场上挖掘的人工池塘。起初,池塘里的水又黑又臭,但经过处理后,它已成为一道美丽的水景。在这个水景中,我们使用了多种水生植物,首先是荷花、芦苇、香蒲、菖蒲、睡莲、鸢尾、蒲苇等。,大量吸收了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大大降低了水体的COD和BOD5,达到了ⅲ类水质标准。在此基础上,我们放养了鱼类,进一步完善了水体的生物链,使水生态系统趋于平衡。
汉水公园的特点是水生植物配置合理,生态优先,物种多样,景观小巧,是人工生态观赏点。
解放公园2号
基于生态学原理,注重群落的生态功能、层次结构和地质属性,可以充分体现和突出人工湿地的景观和功能,是景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典范。
在水生植物的应用中,水生美人蕉、荷花、梭鱼、鸢尾、芦竹、过路黄等。既有装饰功能,又有净水功能。结合水体实际情况和地理条件,采用贴片种植、丛植和高低品种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植物的观赏形式和层次,丰富了水景的观赏元素。
应用水生植物30种,数量30万株。
3金银湖公园
金银湖公园自然水系丰富,但植物种类少,缺乏观赏色彩和层次。根据实际情况和地形,我们在金银湖选择了高大多彩的植物,增加观赏色彩和层次。所选植物为荷花、芦竹、葱、蒲苇、藠头、睡莲、白屈菜等。它是一个自然生态风景区。
应用水生植物20种,数量达10万株。
三个水景试点项目的比较
1配置水生湿地的植物种类比较
公园内解放水景点:水生美人蕉、白屈菜、芦竹、香蒲、梭鱼、黄花鸢尾、睡莲、杜鹃花、荠菜、菹草、黄花鸢尾、轮叶鸢尾等。
汉水公园水上景点:芦苇、水葱、荷花、睡莲、鸢尾、菖蒲、菹草、荠菜等。放养了鲫鱼、鲢鱼等鱼类。
金银湖公园水景点:水生美人蕉、睡莲、鸢尾、荠菜、伞草、芦竹、香蒲、荷花、葱、芡实、王莲、石菖蒲、藠头、狭叶过路黄、菹草等。放养了鲫鱼、鲢鱼和鳙鱼。
2水生湿地植物群落的生态位分配及合理比较
公园内解放水景点:死水、湿水、浮水、沉水位。所有的壁龛都配有合适的植物种类。大型湖泊配有大量沉水植物,小型湖泊也配有适量沉水植物,保持水质良好。
3个优势植物品种及其生态功能
公园解放水景区:优势物种为委陵菜、香蒲、菹草。保持良好的水质。
汉水公园水景点:优势物种为荷花和菹草。提供食物来源,维持水质。
金银湖公园水上景点:优势物种为香蒲、菹草、荷花。为鱼类产卵提供栖息地,净化水质。
4水的形态和环境特征
解放水景点:人工湖,与运河相连,形成循环水系,并有人工湿地床用于水处理。
汉水公园水上景点:有人工岛和水池。水下环境多样,为很多水生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基础,也增添了景观元素。
金银湖公园水景点:主要是自然水系。水面宽阔,护岸形式多样,景观野趣自然。
5水质和环境特征
解放水景区:水质不错。风景优美,寓教于乐。
汉水公园水上景点:景点小巧精致,景观元素丰富。水质不错。
金银湖公园水上景点:自然景观、水质良好、物产丰富。
文章来源于网络,真实出处无法考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