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引进的广玉兰,为何如此受青睐?(广玉兰何时引进中国)
导语:晚清引进的广玉兰,为何如此受青睐?
广玉兰何时引进中国
广玉兰原产于美洲,从晚清引种国内至今,栽植历史不过区区130余年。广玉兰花大,形似荷花,被人称作“大花玉兰”“荷花玉兰”,又有人称它为“洋玉兰”。再加上其耐烟抗风,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抗性,实为美化树种。
广玉兰花朵雪白,芳香馥郁,花开时散发出阵阵清香。在花半开之际把它摘下来挂在房间,就可以让整间房子充满花的香味,比香水还好用,被世人冠以“芬芳的陆地莲花”的美称。广玉兰花含芳香油和木兰花碱,可制鲜花浸膏;叶供药用,治高血压,故此,备受人们的青睐。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1884年8月起,刘铭传(1836—1896年)在台湾,屡次击败号称世界一流的法国侵略军;1885年3月,镇海招宝山威远炮台守备吴杰(l837—19l0年)统带亲自操炮击中法舰队头目孤拔,此君不得不撤退疗伤,2个月后丧命于澎湖。
同期,冯子材(1818—1903年)取得镇南关大捷;消息传回法国,引起了巴黎的政潮,茹费理(1832—1893年)内阁因对华侵略战争失败而倒台。上述清军将领皆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1823—1901年)的淮军,尽管将士克敌制胜,赢得中法战争。但最后的结果竟然是清廷向战败的法国求和,落下一个“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怪谈,这当属后话。
大清政权的实际掌控者慈禧(1835—1908年)太后闻讯大喜,拟向淮军参战有功人员赏赐,最终,李鸿章便请太后赏赐了一批刚从美国进贡来的108棵广玉兰,转发战争的各路将士。清朝时广玉兰可是一种极其名贵的树种,得赏者又把树木送回淮军的老家合肥栽种,每位立功将领都领了广玉兰种在自己的庭院里,使得合肥一带至今仍保留许多百余年树龄的广玉兰。
如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居肥西大潜山老圩内还有棵120年的广玉兰,树高18m,据说是刘铭传亲手所植。在李鸿章享堂院内,也植有2棵广玉兰和2棵石榴树。真是无巧不成书,100年以后的1984年9月25日,经合肥市九届八次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广玉兰为合肥市市树,市花则是石榴花。
由于广玉兰的不凡“亮相”,江淮一带大户人家均以栽植广玉兰为荣耀,扬州何园中的玉绣院、苏州木渎的严家花园、湖州南浔适园等私家园林处,均可寻觅到此树身影。民国时期,江苏南通海安县民主人士、两任江苏省省长韩国钧(1857—1942年)公馆的后院,植有一棵伟岸挺拔的广玉兰树。树下有个小花厅,人称“西花厅”。
1940年春,日寇猖狂,敌伪作伥,披着腥风血雨,新四军军长陈毅(1901—1972年)率江南新四军北渡,主动争取在苏北颇有影响的韩国钧先生支持新四军抗日,曾登门拜访。就在这株广玉兰树下,陈毅与韩国钧老人多次议抗日救国大计。
韩国钧欣然表示坚决拥护中共的政治主张,并与刘少奇(1898—1969年)、陈毅结成好友。以80多岁高龄的在野之身,一再为停止内战,团结抗日而奔走呼号,严词拒绝与汪精卫日伪的威逼利诱,至死不渝,被誉为“抗日楷模”。如今,当年的“韩公馆”已是海安县博物馆所在,初夏时,乳白色玉兰花开满枝头,雍容高洁,清香扑鼻。香港《文汇报》曾载文称之为“玉兰王”。南通市定广玉兰为市树,而南通市境内最大的一棵广玉兰则是海安韩国钧故居内的这一棵,高超过10m,干径超过1m。
白玉兰与广玉兰最大的区别是白玉兰先开花,花败了才有叶,花小叶薄;广玉兰不落叶,花开时叶子依然是主角,花大叶厚,叶正面有蜡质层。翠绿间几点纯白,风过淡淡的花香。在绿化带应用中,将广玉兰与红叶李间植,并配以桂花、海桐球等,不仅在空间上有层次感,而且色相上又有很大的变化,打破了序列空间的单调,产生一种和谐的韵律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代文艺评论家陈荒煤(1913—1996年)于1985年写成的散文《广玉兰赞》,其结尾是这样的:“我爱广玉兰的嫩芽、花苞、盛开的幽香和洁白的花朵,但是更加令我敬爱的是玉兰花那棵挺立在枝头上不断喃育出新芽的红心!”对于艺术家来讲,一颗红心不死,其作品就能够迸发出强烈的光和热,点燃人们心灵的希望之火,照亮前进的道路,才能获得真正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