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栽培技术(油茶栽培技术实训报告)
岑巩县大有镇异溪村的千亩油茶基地全景。万再祥摄
仲夏时节,在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异溪村的千亩油茶基地,郁郁葱葱,几十名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给油茶林下的太子参除草、施肥。
“再也不用东奔西跑找活干啦,家门口就能就业稳增收。”正在除草的异溪村村民刘国菊介绍说,在基地里除草,一天是80元,挖药材是按斤数算,一天下来能赚100多元。
岑巩县大有镇异溪村千亩油茶基地,村民在给太子参除草。万再祥摄
油茶产业周期长、收益慢,前期需要大量的管护和劳务投入,为了节约投资成本,该基地通过“反租倒包”的模式,将油茶林地返租给大户种植太子参,每年不仅节省管护成本和肥料投入,还能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通过套种模式,这一千多亩油茶一年可以节约管护成本30多万元。”大有镇异溪村种养殖合作社董事长周南锦说,如今不仅能省钱,还能倒赚油茶林下土地租金,增加村民务工机会,实现双赢。
近年来,异溪村依托山地资源优势,利用闲置山地打造千亩油茶产业基地,并探索推进“油茶+套种”的发展模式,盘活林地资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一地多收。
展开全文
岑巩县大有镇腊恰贩村千亩林下茶树菇基地,村民正在装运茶树菇。唐鹏摄
“产业发展,让这1600余亩的荒山变成了绿地,更加充实了百姓的‘钱袋子’。”异溪村党支部书记周政波介绍,第一年油茶林下套种的是辣椒和西瓜,今年是套种太子参,效益很可观,选择的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
近年来,该镇依托林地资源优势,以“政府+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大户+农户”等方式,不断推进林下特色产业发展,唤醒了“沉睡的大山”,多年撂荒的山林变成了“聚宝盆”。
“过去是‘管理林地’,现在是‘经营林地’,观念变、思路变,就能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大有镇党委副书记甘彪说,今年,大有镇共发展林下中药材4449亩,培育林下茶树菇1100亩,林鸡养殖5万羽,林蜂养殖788箱。同时,围绕“一坡一产业、一林一特色”目标,让荒凉坡变成“聚宝盆”,助力乡村振兴。(万再祥、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