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Bái Máo Zhēn |
别名 | 茅苗(《本经》),茅笋、茅针(《本草拾遗》),茅锥(刘禹锡《传信方》),茅蜜(《医林纂要》),茅荑、茅揠(《植物名实图考》),茅芽(《医学衷中参西录》)。 |
出处 | 《本草拾遗》 |
来源 |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初生未放花序。 |
性味 | 甘,平。 ①《本草拾遗》:"味甘平,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 ③《医林纂要》:"甘淡,寒。" |
功能主治 | 止血。治衄血,尿血,大便下血。 ①《本经》:"主下水。" ②《药性论》:"能破血,治消渴。" ③《本草拾通》:"主恶疮肿,未溃者,煮服之。生挼敷金疮止血。煮服之主鼻衄及暴下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痈毒软疖不作头,浓煎和酒服。" ⑤《本草图经》:"按以敷金疮,塞鼻洪,止暴下血及溺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塞鼻。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拼音 | Bái Máo Zhēn |
英文名 | Lalang Grass |
别名 | 茅苗、茅笋、茅针、茅锥、茅蜜、茅荑、茅揠、茅芽。 |
出处 | 出自《本草拾遗》。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初生未放花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mperata cylindrica (L.) Beauv.var.major(Nees)C.E.Hubb. 采收和储藏:4-5月采摘未开放的花序,鲜用或晒干。 |
原形态 | 白茅,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茎白色,匍匐横走,密被鳞片。秆从生,直产,圆柱形,光滑无毛,基部被多数老叶及残留的叶鞘。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根出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宽3-8mm,叶鞘褐色,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具短叶舌。圆锥花序紧缩呈穗状,顶生,圆筒状,长5-20cm,宽1-2.5cm;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成对排列在花序轴上,其中一小穗具较长的梗,另一小穗的梗较短;花两性,每小穗具1花,基部被白色丝状柔毛;两颖相等或第1颖稍短而狭,具3-4脉,第2颖较宽,具4-6脉;稃膜质,无毛,第1外稃卵状长圆形,内稃短,第2外稃披针形,与内稃等长;雄蕊2,花药黄色,长约3mm;雌蕊1,具较长的花柱,柱头羽毛状。颖果椭圆形,暗褐色,成熟的果序被白色长柔毛。花期5-6月,果期6-7月。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向阳干草地或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
性味 | 甘;平 |
功能主治 | 止血;解毒。主衄血;尿血;大便下血;外伤出血;疮痈肿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塞鼻。 |
各家论述 | 1.《本经》:主下水。 2.《药性论》:能破血,治消渴。 3.《本草拾遗》:主恶疮肿,未溃者,煮服之。生挼敷金疮止血。煮服之主鼻衄及暴下血。 4.《日华子本草》:通小肠,痈毒软疖不作头,浓煎和酒服。 5.《本草图经》:挼以敷金疮,塞鼻洪,止暴下血及溺血。 |
摘录 | 《中华本草》 |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