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Dōnɡ Fānɡ Wū Máo Jué Yè |
出处 | 《野生药植图说》 |
来源 | 为乌毛蕨种植物乌毛蕨的嫩叶。 |
原形态 | 乌毛蕨,又名:东方乌毛蕨、大风尾草。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状茎粗壮,直立。叶柄坚硬,长可达60厘米以上,基部被狭线形褐色鳞片;叶片卵状披针形,长40~120厘米,宽25~40厘米,1回羽状复叶,顶片与最近的侧羽片贴生;羽片多数,斜展,互生,狭线形,长15~23厘米.宽1~1.5厘米,渐尖,无柄,全缘;叶亚革质,细脉密集,平行,分叉或单生;孢子囊群线形,沿中肋两旁着生,囊群盖同形,向中肋开口。 |
生境分部 | 生于林下或溪边阴湿地。分布西南、华南,至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
功能主治 | 《野生药植图说》:"捣敷肿痛,可消肿、拔毒、生肌。" |
备注 | 本植物的根茎(贯众)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拼音 | Dōnɡ Fānɡ Wū Máo Jué Yè |
英文名 | Leaf of Oriental Blechnum |
出处 | 出自《野生药植图说》。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的嫩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echnum orientale L. |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1-2m。根状茎粗壮,直立。叶柄坚硬,长可达60cm以上,基部被狭线形褐色鳞片;叶片卵状披针形,长40-120cm,宽25-40cm,1回羽状复叶,顶片与最近的侧羽片贴生;羽片多数,斜展,互生,狭线形,长15-23cm,宽1-1.5cm,渐尖,无柄,全缘;叶亚革质,细脉密集,平行,分叉或单生;孢子囊群线形,沿中肋两旁着生,囊群盖同形,向中肋开口。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溪边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西南、华南,至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
性味 | 苦;寒 |
归经 | 肝经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主痈肿疮疖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各家论述 | 《野生药植图说》:捣敷肿痛,可消肿、拔毒、生肌。 |
摘录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注回复 :提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