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Fú Línɡ Pí |
别名 | 苓皮(《四川中药志》) |
出处 | 《纲目》 |
来源 |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外皮。 |
性状 | 茯苓皮多为长条状,大小不一,外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疣状突起,内部白色或灰棕色。体软质松,具有弹性。 |
性味 | 甘淡,平。 《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淡,无毒。" |
功能主治 | 利水,消肿。治水肿肤胀。 ①《纲目》:"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 ②《医林纂要》:"行皮肤之水。"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 |
复方 | ①治水肿:茯苓皮、椒目二味不拘多少。煎汤饮。(《经验良方》) ②治男子妇人脾胃停滞,头面四肢悉肿,心腹胀满,上气促急,胸膈烦闷,痰涎上壅,饮食不下,行步气奔,状如水病: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忌生冷油腻硬物。(《中藏经》五皮散)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拼音 | Fú Línɡ Pí |
英文名 | Indian Bread peel, Tuckahoe peel |
别名 | 苓皮 |
出处 | 出自《本草纲目》《中国医学大辞典》:茯苓皮行水而不耗气,胜似大腹皮。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的外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ia cocos(Schw.) Wolf.[Pavhyma cocos Fr.] |
原形态 | 菌核球形、卵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长10-30cm或者更长,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g。外面吸厚而多皱褶的皮壳,深褐色,新鲜时软干 后变硬;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粒状。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cm,白色,肉质,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菌管密长2-3mm管壁薄,管口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径0.5-1.5cm,口缘裂为齿状。孢子长方形至近圆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μm×(3-3.5)μm。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松树根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
性状 | 性状鉴别 本品多呈不规则片状,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质脆,具弹性。气微,味淡。 |
性味 | 甘;淡;性平 |
归经 | 肾;膀胱经 |
功能主治 | 利水消肿。主水温肿满;小便不利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g。 |
各家论述 | 1.《纲目》: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 2.《医林纂要》:行皮肤之水。 |
摘录 | 《中华本草》 |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