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Há Má Pí |
出处 | 《纲目拾遗》 |
来源 | 为蛙科动物泽蛙的皮。 |
原形态 | 动物形态详"虾蟆"条。 |
功能主治 | 治疖肿,瘰疬。 |
复方 | ①治头上软疖:虾蟆剥皮贴之。(《活幼全书》) ②治瘰疬脓巳尽,肿已平,疮口未敛,以此贴之:虾蟆皮二个(要活剥者),鼠皮二张,蛇退二条,蜂房(大者)一个。上四味俱煅灰,将水胶一两,用井花水一酒钟化开后,加蜜一两;蜈蚣煎麻油一小钟,搅匀前四味灰,临起入麝香一分,将绢摊来不湿为度。(《纲目拾遗》瘰疬敛口膏药)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拼音 | Há Má Pí |
英文名 | skin of South and East Asian rice frog, skin of Rice-paddy frog |
别名 | 泽蛙 |
出处 |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蛙科动物泽蛙的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na limnocharis Boi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后,取皮,鲜用或烘干。 |
原形态 | 泽蛙,体长约40-55mm左右,雄蛙略小,头长宽相等,吻端尖圆,吻棱圆;鼻孔距吻较距眼略近,眼间距窄,为上眼睑宽的1/2,鼓膜为眼很能够的2/3;犁骨齿两团,向后集中而不相遇。指、趾端钝尖;第1指发达,指长顺序3,1,4,2;关节下瘤及掌突发达。的肢短,胫跗关节前达眼部附近,左右跟部稍重迭,趾间的蹼约达趾长的2/3;关节下瘤小而明显;骨跖突窄长,有时与跗褶相连,外跖突小,有时与第5趾之跖褐相连。背面的皮肤有许多不规则、分散排列之长短纵肤褶,而无背侧褶,体侧多为圆形疣,后肢背面也有小疣,头部两上眼睑后方有一窄的横肤沟;颞褶明显;腹面皮肤光滑。生活时颜色变异颇大,背面为棕灰色或灰棕橄榄绿色,有时杂以赭红色,常棕色斑纹颇显着;上下唇缘有6-8条明显的纵纹;两眼之间有横斑;背面在前肢肩部多少成“VV”形斑,断续情况不一,两侧斑纹的凹入部分管于肩部浅色相对;背后端有“V”字形纹或短横纹,四肢有横纹,雄性咽部黑色,其余为白色。雄性第1指上浅色婚垫发达,有单咽下外声囊。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广泛生活在田野、池沼附的的山区。食物以蛛形动物及膜翅类昆虫为主,5-7月产卵;蝌蚪橄榄绿色上有棕赭色麻点,沿尾鳍上缘有苦干的短黑横斑,腹无斑纹;口小;角质颌3不强,唇乳突从口角两侧延至下唇乳突从口角两侧延至下唇两侧,而下唇中部乳突缺如。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
性味 | 咸;寒 |
归经 | 心经 |
功能主治 | 解毒;消肿;散结。主疖肿;瘰疬;臁疮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贴患处;或煅灰油调敷。 |
复方 | ①治头上软疖:虾蟆剥皮贴之。(《活幼全书》)②治瘰疬脓已尽,肿已平,疮口未敛,以此贴之:虾蟆皮二个(要活剥者),鼠皮二张,蛇退二条,蜂房(大者)一个。上四味俱煅灰,将水胶一两,用井花水一酒钟化开后,加蜜一两;蜈蚣煎麻油一小钟,搅匀前四味灰,临起入麝香一分,将绢摊来不湿为度。(《纲目拾遗》瘰疬敛口膏药) |
摘录 | 《中华本草》 |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