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Léi Shǔ |
别名 | 耳鼠(《山海经,),鼯鼠、夷由(《尔雅》),飞鸓(《广雅》),飞鼠(《上林赋》张揖注),飞生(《尔雅》郭璞注),飞生虫(《本草经集注》),飞生鸟(《本草图经》),飞虎、松猫儿(《中国经济动物志·兽类》)。 |
出处 | 《本经》 |
来源 | 为鼯鼠科动物棕鼯鼠的全体。 |
原形态 | 体长达40~50厘米。尾圆形,其长超过体长。吻圆而短。耳小,眼大。体背毛色黑蜗,腹面为浅橙红色,颈下黑褐色,并有褐色纵纹向下延伸到胸部。鼠蹊部至尾基为灰褐色,尾除基部下面外皆黑褐色。飞膜背面色如体背,但略深,腹面色较红,两者分界线甚显明。眼周具黑圈。耳壳背部具一黑斑。耳与眼之黑圈间为橙黄色。后足趾端黑色或灰白色。 多栖于山坡森林地带,巢筑于树洞或岩洞中。晨昏时活动较频繁,活动以攀、爬、滑翔相交替。食物以麻栗树叶、倪藤果、榕果、山姜子、山荔枝、野芭蕉等果实为主;偶亦食昆虫。2~4月换毛。 |
生境分部 | 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
性味 | ①《本经》:"微温。" ②《纲目》:"有毒。" |
功能主治 | 《本经》:"主堕胎,令产易。"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拼音 | Léi Shǔ |
英文名 | Trogopterus |
别名 | 耳鼠、鼯鼠、夷由、鸓、飞鸓、飞鼠、飞生、飞生虫、飞生鸟、飞虎、松猫儿、大鼯鼠 |
出处 | 出自《神农本草经》1.《别录》:鼺鼠,生山都平谷。 2. 陶弘景:鼺,状如蝙蝠,大如鸱鸢,毛紫色,暗夜行。 3.《本草图经》:鼺鼠,今湖、岭间山中多有之。《小品方》乃入服药,其方取飞生一枚,槐子、故弩箭羽各十四枚。合捣,丸桐子大,以酒服二丸,令易产也。 4.《纲目》:鼯鼠,翅联四足及尾,与蝠同,故曰以尾飞。生岭南者好食龙眼。《济生方》治难产金液丸,用其腹下毛为丸服之。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鼯鼠科动物棕鼯鼠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taurista petaurista(Pallas)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捕捉,捕后杀死,剥去皮毛,除去内脏,取肉骨,鲜用。 |
原形态 | 棕鼯鼠,体长30-47cm,重400-1000g。耳基周围无细长簇毛。吻圆而短。头钝圆。眼大,耳小。尾长35-48cm,明显超过体长。体背色调一致,显棕红、栗褐、棕黄、茶褐、茶黄色,腹面为棕黄色或橙黄色,颈下部黑褐色,并有褐色纵纹向下延伸到胸部。飞膜背面色如体背,但略深,腹面色较红,两者分界线甚明显。眼圈具黑圈。耳郭背部具1黑斑。尾色与背色相同,但四川、贵州标本常杂有黑色,尾末端全变成黑色。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栖息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呀林和热带雨林、季雨林中海拔一般不超过2500m。以岩洞、石 隙、树叉上其他大型鸟类的弃巢为穴。夜间活动。以树叶、嫩枝和果实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性味 | 味甘;性温 |
归经 | 肝;肾经 |
功能主治 | 催产;止痛。主难产;产后腰痛;关节痛;头风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泡酒服,15-30g。 |
注意 | 《广西药用动物》:“血虚无瘀滞的人忌用,孕妇慎用。” |
各家论述 | 《本经》:主堕胎,令产易。 |
摘录 | 《中华本草》 |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