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Niú Shé Tou |
别名 | 苣荬菜(《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荬(《广州植物志》),山苦荬(《广西中草药》),牛舌片(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
出处 |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来源 | 为菊科植物匍茎苦菜的全草。3~4月间采取。鲜用或晒干用。 |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有乳汁,具匍匐茎。地上茎直立,高30~80厘米。叶互生,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0~20匣米,宽2~5厘米,先端钝圆,具稀疏的缺刻或三角状浅裂,边缘有小尖齿,基部渐狭成柄;茎生叶无柄,基部成耳廓状抱茎。头状花序顶生,呈伞房或圆锥状排列,直径2~4厘米,花序梗与总苞片均具腺毛;总苞钟状,苞片数层,最内层苞片长而薄,边缘具膜质,披针形,先端钝,最外层苞片短;花黄色,全部呈舌状;雄蕊5,花药基部相连,尾端渐尖;雌蕊为2心皮所组成,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边缘狭窄,有纵纹数条,微粗糙;冠毛白色,细软。花期秋末至翌年初夏。 |
生境分部 | 生于山坡、路边及田野间。我国大部地区均疗分布。 |
性味 | 苦,寒。 ①《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涩,无毒。" ②《广西中草药》:"苦,寒,无毒。"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治阑尾炎,痢疾,痔疮,遗精,白浊,乳腺炎,疮疖种毒,汤火伤。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白浊,遗精,痔疮。" ②《四川中药志》:"解毒除热。治汤火伤及无名种毒。"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阑尾炎,痢疾,乳腺炎,疖肿。"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2两。外用:捣敷或捣汁搽。 |
复方 | ①治肠痈:山苦荬四两,古羊藤一两,甘草一两,银花藤二两。水煎服。(《旷西中草药》) ②治痢疾:山苦荬二两,凤尾草二两,枫木叶一两,古羊藤一两。水煎冲白糖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乳腺炎:㈠苣荬菜五钱。水煎服,或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㈡山苦荬、雷公根各适量,加酒糟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④治疔疮:苣荬菜茎叶捣汁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