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酶Q10“氧化型”与“还原型区别与应用
人类赖以生存的大部分能量均在人体细胞中的能量工厂(线粒体)中产生。这个能量工厂的基本成分是“辅酶Q10”。
如果体内辅酶Q10不足,即使食物摄取的营养充足,产生的能量也不足以供人体消耗。如果体内的辅酶Q10充足,便能迸发出制造能量的力量,使细胞处于有活力的状态。
辅酶Q10对全身健康至关重要。
“辅酶Q10”虽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实分为两种类型。
“氧化型辅酶Q10”和“还原型辅酶Q10”。
辅酶Q10分为两种类型:“氧化型”和“还原型”!下文将介绍这两类各自的优势!
抗氧化作用氧化型”和“还原型”的区别
有助于人体“抗衰抗疾病”!
辅酶Q10有“氧化型辅酶Q10”和“还原型辅酶Q10”之分,但“抗氧化作用”是“还原型”独有的重要功能(*1)。
制造能量时产生的物质之一就是“活性氧”。如果增加过多,它会损害细胞并成为引起衰老和疾病的原因之一。
还原型辅酶Q10具有直接清除“活性氧”的作用。此外,它还可以再生抗氧化物质维生素C和维生素E,间接提高抗氧化能力(*2)。
换句话说,还原型辅酶Q10既可以直接地,也可以间接地发挥抗氧化作用,减少细胞损伤,维持细胞健康状态。
辅酶Q10参与产生能量过程中的电子转移(电子传输系统),并作为提高能量(ATP)合成效率的辅酶发挥作用.
(①)在产生能量的过程中,需如同接力般传递电子。辅酶Q10就是接力的重要成员,氧化型接收电子成为还原型。当还原型将电子转移给下一个接力要员时,它会再次变回氧化型。
此外,还原型辅酶Q10在防止能量生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活性氧损伤细胞和DNA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虽然抗氧化物质种类繁多,但还原型辅酶Q10区别于其他抗氧化剂的优点之一,便是其与能量的产生直接相关。
还原型辅酶Q10在减少活性氧造成损伤的同时,也可以增强细胞工作和修复所需的能量。
“氧化型”和“还原型”的区别 衰老的影响
“氧化型”会随增龄在体内增加!
辅酶Q10可自然产生于体内,但并不能满足日常人体的所需量。此外,据报道,细胞中的辅酶Q10浓度会增龄而减少(*3)。血液中25-40%的辅酶Q10来自饮食。中老年人要注意多摄入富含辅酶Q10的食物,这一点至关重要。
此外,体内产生的主要是“还原型辅酶Q10”。在健康人体内,血液中95%以上的辅酶Q10保持着“还原型辅酶Q10”(*4)的形式。
但血液中氧化型辅酶Q10的比例也会随增龄而提高。另一方面,有报告称还原型辅酶Q10的比例会降低,且脏器中所含的辅酶Q10总量也会进一步降低(*5)。
例如,据报道,糖尿病患者的总辅酶Q10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比例显著降低(*5)。
辅酶Q10的总量以及还原型辅酶Q10的比例下降即被认为是产生能量的能力和抗氧化能力降低的状态。
建议采取措施,如摄取肉类、沙丁鱼等富含辅酶Q10的食物,并服用补充剂进行补充。
氧化型”与“还原型”的区别吸收与转换
“还原型”很容易被人体吸收,无需转换即可正常工作。
■易于吸收的还原型辅酶Q10
通过饮食摄入辅酶Q10的情况下,还原型辅酶Q10比氧化型辅酶Q10更易使血液中的辅酶Q10浓度增加。(*6)
在调查健康人血液中的辅酶Q10浓度时,有数据表明,摄入“还原型辅酶Q10”的人血液中辅酶Q10浓度会比摄入氧化型辅酶Q10的人高出3倍以上。(*7)。
这是因为还原型辅酶Q10在消化吸收过程中比氧化型辅酶Q10(*8)的吸收效率更好。
■无需转变即可工作的还原型
即使摄入氧化型辅酶Q10,它也需在体内转变为还原型辅酶Q10后发挥作用(*8)。然而,转变为还原型辅酶Q10的能力会随增龄而降低。
此处介绍两项辅酶Q10的重要功能。
①提高产生激活细胞和组织所需能量的效率
②具有抗氧化作用(还原型的特长)
为更好体验辅酶Q10的工作效率,推荐使用还原型辅酶Q10
文芳芳投稿
参考文献
*1 Hernández - Camacho JD et al, 2018 Front Physiol. 5;9:44
*2 Littarru GP et al, 2007, Mol Biotechnol . Sep;37(1):31-7.
*3 Kalen A, et al. 1989 ;24(7): 579-584 .
*4 Wada et al., 2007, JAGS 55:1141,
*5 Littarru GP et al., 2007, Mol Biotechnol Sep;37(1):31-7.
* 6,7 Hosoe K et al, 2007, Reg Toxico Pharmacol, 47:19–28.
Ikematsu H et al, 2006, Reg Toxico Pharmacol , 44:212-18.
*8 Failla ML et al (2014) J Agri Food Chem 62:7174-82
* 9 Hernández-Camacho JD et al, 2018 Front Physiol. 5;9:44
声明:以上信息没有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和确认,来自互联网公开发表的文献,仅供参考。
扫一扫关注植物提取物百科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欢迎发送邮件至 allen4006@qq.com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