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利用度是健康产业升级转型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更是下游保健品企业研发必须解决的方案之一。天然功能原料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包括分子结构、生物有效性、目标物质基质互作、肠道菌群、运输机制和代谢酶等。同样作为知名的保健品下游研发企业,安利的阚博士主要从机理研究方面阐述了肠道菌群和人体对功能原料吸收之间的关系,而汤臣倍健林博士主要从公司下游产品研发方面阐述了功能原料生物利用度的优化和改善,两位演讲人的共同点都提及到肠道菌群在人体吸收代谢方面的作用,可见肠道菌群真的不是一般的火!
肠道菌群,另一个自己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人体肠道中,尤其是结肠中寄居着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相关数据显示,人体肠道中微生物的总个数超过1014个,约是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人体肠道微生物的基因数大于300万个,约是人类自身基因数的150倍,而且肠道菌群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肠道菌群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包括生理营养作用,正常的肠道细菌可降解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纤维和植物多糖,结合胆汁进行生物转化,肠道细菌还能合成部分维生素(如B1、B12和VK);产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物质抑制致病菌免疫调节作用;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其中部分乳酸菌能政变粪便中某些引发大肠癌的酶活力,从而起到抗癌作用等。
肠道菌群和植物活性成分相互作用
植物提取物和肠道菌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植物提取物对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比如补益类中药对益生微生物和致病微生物均具有扶植效应,但对益生微生物的扶植效果明显优于致病微生物;泻下类中药提取物含刺激性成分,对肠道有益菌具有抑制作用,长期服用或可引起肠道菌群的紊乱。另一方面肠道菌群对植物提取物具有代谢作用,肠道菌群在自身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乳酸、生物活性物质等次生代谢产物,而肠道菌群的次生代谢产物与植物某些成分又能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使植物成分作用发生改变。
安利(中国)研发中心有限公同阚博士以多酚在人体的代谢为例,闸述了肠道微生物和多酚之间的相互作用。多酚是一类多羟基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调节酶的作用、抗炎作用和抑制细胞的增殖。多酚经人体摄人后少部分直接被小肠吸收进人血液,大部分未被人体吸收的多酚进入大肠经肠道菌群代谢降解成酚或酚酸类物质,通过门静脉循环进入肝脏I相和II相代谢进而到达体内的全身循环。但是,仅有部分菌种能将多酚进行生物转化,比如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杆菌、真杆菌等。最后,阚博士还讲到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在肠道菌群方面研究的作用及植物活性成分代谢常用的研究方法,离体实验方法和Caco-2细胞转运实验。
生物利用度,产品研发的起点
上文提及影响天然功能原料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比较多,生物有效性就是其中一个,其指的是功能性成分在消化系统中从食物基质释出并能提供给小肠吸收的部分,个体基因差异化对整个小肠的消化过程会产生影响。其次,个体间肠道菌群的差异性也会影响人体对天然成分的吸收利用,肠道菌群可降低肠道内pH,促进分子电离;上调或下调内流性转运蛋白和外流性转运蛋白;改变目标化合物结构(例如酚类分解)以及影响代谢酶活性等。此外,运输机制、目标分子的结构和跨膜转运、代谢酶等也会影响目标分子的生物利用度。
汤臣倍健林博士表示,汤臣倍健主要从原料筛选和人体代谢两方面去改善功能原料的生物利用度,进而实现产品优化的目的。就原料筛选方面而言,亲水性和亲脂性之间实现平衡的原料分子是首选,而磷脂化、微囊化、微乳化、环糊精包合、混合脂质体等技术均可改善原料的生物利用度。比如,磷脂化是一种将目标功能物质与卵磷脂相结合的技术,可有效提高酚类和萜类物质在各种溶剂中的分散度,而微囊化、微乳化、环糊精包合等技术主要促进亲油类物质的水分散性,如Omega-3s、植物提取物、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
对于人体代谢而言,尤其是小肠上壁细胞代谢,汤臣倍健目前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和自建实验室的方式去分析研究,如细胞吸收实验室和干血班分析实验室,为提高产品的生物利用度提供指导性的数据。此外,针对个体基因差异化和肠道菌群的差异,林博士表示产品研发方面未来更加关注精准营养和基因测序的实施,便于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解决方案。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