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参播种依靠的是鸟兽,鸟兽吃了人参的花、果实之后,种子留在了鸟兽的体内;因为人参种子有一层比较坚硬的外壳,不易消化,所以会随鸟兽的粪便被排泄出来;鸟兽体内本身比较高的温度会对种子的生长起到催化作用;所以如果果实跌落的位置恰当,那么就会发出新牙,最终实现人参的繁衍。
1、性质不同:高丽参籽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天然的人参,是经过二次加工之后产生。高丽参是纯天然没有经过加工直接天然生长形成,是大自然的产物。
2、吃法不同:高丽参籽片一般是切成片或切成丝,泡在清水里面有提神的作用。而高丽参能够滋阴补阳,补气补血。
人参籽就是人参的果实,人参的籽没有毒,外面的果肉是可以食用的,口感微甜,有人参特有的味道人参籽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物,人参籽中含有多种的营养元素,对于人体健康有很多的作用。
人参籽可以补血养颜,《本草纲目拾遗》记录了,凡起痘痘的人,可以用新鲜的人参籽的果肉的浆汁儿外敷,过几日就无痒塌之患了。
由于人参籽以及人参都有美白护肤的作用,因此,许多化妆品中都含有人参或提取的人参皂苷。
3-4个月
不能在农田种植
普通参采用一次移栽,6年收获。
边条参采用两次移栽。6-8年收获。
石柱参主产辽宁宽甸。采用直接播种或育苗移栽,培育15年左右收获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温度高于32度叶片会灼伤,郁闭度0.7-0.8。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生长于北纬33度—48度之间的海拔,数百米的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人参的别称是 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
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我国的东北山区的森林地带,对生长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分布地区是有限的,而且在野外条件下,生长非常缓慢,参根要生长三五十年才能达到50克重(加工干燥后只有10克重)。在人为条件下,土壤、水分、光照等都比野生环境优越得多,再加上经常锄草、松土、防治病虫等,人参生长发育比野生的快多了。经过研究,初步看到,人工种植6年收获的参根,在重量和质量上都相当于野生20~30年的参根。)
人工种植的人参,从植物学角度看,它和野山参原是一家;从化学角度看,没什么本质区别。
但人参对生长环境很苛刻,它特别喜欢生长在茂密的森林里,但不是所有茂密的森林中都能生长的。早在1000多年前,民间流传着“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椴树相寻”的说法。这说明,最适合于人参生长的森林是针阔叶混交林和杂木林,其中以有椴树生长的阔叶林为最佳。当然,除了有椴树的森林以外,在有柞树和椴树的阔叶林中也有人参生长。
人参对土壤也有一定要求,它喜欢生长在棕色森林土上,而且需要比较丰富的腐殖质。在阔叶林里,由于常年枯枝落叶的堆积和腐烂,产生了许多腐殖质,土壤结构比较疏松,因此能满足人参的需 要。
人参是喜阴植物,喜爱散射光和较弱的阳光,最怕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而这种生长条件,在东北的阔叶林内最为理想。
人参也是耐寒植物,气温在15~20°C是生长发育良好,气温高于30度,就会停止生长,温度再高便会死亡。相反,冬季它在-4c0度是不会冻死,仍保持着生命力,第二年春天可继续生长。
上述条件,只有我国东北林区才有。特别是长白山地区,地处海拔450~12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带,那里冬季寒冷,一月平均气温在-17度,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在22度,而且土壤为棕色森林土,森林内阔叶树有椴、柞、桦、杨等,透光适中,这些都是人参生长的理想环境条件。
人参是一种喜冷凉、湿润而耐荫的药用植物, 既怕积水, 又不耐干旱, 忌强光直射, 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⑴ 土壤。要求是腐殖丰富、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渗水性强、排水良好的沙壤, 森林腐殖土最好, 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较好, 但碱性土壤不宜种植。⑵ 水分。发育期要求土壤水分适宜, 春季出苗期土壤湿度保持在40%左右, 夏季生长期保持在45~50%, 秋季保持在40~50%为宜, 全年生长发育期湿度范围以40~50%为好。⑶ 光照。喜散射弱光, 怕直射阳光。栽培时, 应进行遮荫, 调节透光度, 避免强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⑷ 温度。怕高温, 耐严寒。生长发育期间, 以平均气温在15~20℃为宜,播种后出苗期要求温度在10℃以上,生长期最适宜温度在20~25℃。⑸ 肥料。喜有机肥和无机肥, 怕未腐熟粪肥以及施肥后土壤缺乏水分
籽货可以分为野籽,落籽,池底籽,籽海(也称林下籽,籽货),野籽是目前最接近纯野山参的一种参,野籽是人工种植的人参种子包括园参,移山参,野山参,通过风吹水冲,鸟兽传播,在距参园(只要是人工成片种植的山坡地,或者林地我们都称为参园包括种植籽货的森林)不远处的森林里或者参园边缘,萌发生长的完全没有人为干预的人参,、
中药里很多植物,动物名称,别名很有趣的。 像 紫菀,葶苈,七叶一枝花。。。转一篇《读者》上的文章。
《本草·莱菔子》。
莱菔们开花的时候,青稞正在灌浆。谁开谁的花,谁灌谁的浆,各自都忙各自的。至于花的颜色,都是莱菔们自己决定的。想开白花就是白花,想开紫花呢就来一朵紫的,这有什么关系呢,主要看莱菔们的心情如何了。 不过紫花一般来说开不成深紫色的,只是淡淡地一种紫,很清雅,一点也不如大蓟花俗气。当然,莱菔的花也算不上美丽,顶多很平常罢了。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见解,蝴蝶们可不这么认为。 这世上所有的花蝴蝶们都认为很漂亮,所以莱菔的花欲开未开时,它们就吧嗒着翅膀从我不知道的地方赶来,挑挑拣拣,拿不定主意,该落在白色的蕾上呢,还是紫色的蕾上好呢?莱菔们就攒足了劲儿往枝上扔花朵。 早上还是点点的花苞儿,中午未到,哗啦啦全打开了,简直有些迫不及待的意思。这些沉不住气的花儿们。那花,一小朵一小朵凑成一簇,好像是一小口一小口呵出的气凝结而成的一样。花没有香气,轻拢在一起,谦逊的样子。 不是每棵莱菔都可以开花的,真的不是。开花的莱菔是经过挑选和历练过的。让谁开,让谁不开,那是我说了算的。等到开花的时候,开成哪种颜色,才是莱菔自己做主的。莱菔还有个俗名,就叫萝卜。这个名儿俗的,不知是谁给起的,简直让我生气。 莱菔花败了做荚结籽,那籽就可入药。入药的籽就贵气了,叫莱菔子,不能说是萝卜籽儿。中药材的世界是很高雅的,是从《诗经》里走出来的。 每味药走进古风的药材世界,就得把俗名扔掉,换个笔名进入。比如蚯蚓,一旦药用就叫地龙。僵蚕呢,药用里叫天虫。还有桔子皮,青的是青皮,老的是陈皮。我们小时候常挖来吃的辣辣,贱的天底下都是。可是一旦结了籽,那籽就是葶苈子,简直像来自书香门第。益母草呢,也叫坤草,可见天之大,母之贵了。牵牛花的籽,是二丑子,大俗即大雅么!当然,有些花花草草皮皮根根们入药,就不必改名字了。大约那些名字们本来就不错。想想这是多么有趣的事啊。 莱菔子入药,归纳到消导药类里去。吃到人的身体里,归脾,归胃,归肺经。蛇钻的窟窿蛇知道。啥药走啥道都是预先知道的,药们按自己的脉络走就对了。药是走不错的路的。比如莱菔子,它理气开胃,绝对不会跑到骨脉里止痛活血。不过开药的大夫们常常会开错药。 有时候,人是不如药材的。自己明明该走天涯大道,却偏要跑到七拧八歪的羊肠子小路。人走错路,回头就难了。不像药,牢牢记着自己该走的道儿。 莱菔子入药,主要用来理气消食。还可以配以白芥子、苏子降气平喘。和人参相克,服用人参时不用莱菔子。还有和地黄何首乌也不同用。吃这些药时,那要忌口,对莱菔,也就是萝卜也不能吃的。中药其实挺好,小毛病,煎一碗药汁喝喝就好了。不像西药片,治一样损一样,不宜太频繁吃。 种莱菔得起垄。我喜欢看一垄白白胖胖的莱菔们挨挨挤挤地生长。那种旺盛的生命力看着非常舒服。待莱菔们长到镰刀把粗细时,就可以挑选备用的了。如果让它们一直这么长下去,只能长成大萝卜而绝对不起苔开花,当然就没有莱菔子可收了。 这时,挑一些缨子旺盛的,拔出来,拎到南墙下晒晒日头。晒多久呢,两三个时辰。下午日头不毒时最好。待太阳落去之后,缨子也蔫了,莱菔也塌水了,就重新栽起,浇水。只一夜,莱菔们就缓上气儿,又活过来了。 二茬长起的莱菔,过段日子就起苔抽枝,打蕾开花。同时栽起的一垄,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紫花,让人不断有惊喜。你不停地猜,这棵该是白花吧?可偏是紫的。那棵应是紫花吧?果然是白的。就这么,花朵儿不断地炸开着,我就是贪图那份实在的欢愉。 有些付出是要等很久才能有收获的。等的过程要耐心才行。多大的耐心呢?直到你差不多忘了曾今付出的时候,收获才翩然而来。花败了,结荚。赶在白露之前拔起晾干,就能收到莱菔子了。此时的莱菔,已经不是白胖胖的水萝卜,而是地道的柴萝卜了,变成莱菔子的根。 那年秋天,我们翻整后院的菜畦。拔掉莱菔的地方,一个个圆圆的坑空着。从此岸到彼岸,莱菔们渡完了自己的一生。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