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之名,最早见于清代《本草从新》,其后《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等都有记载。由于五加科的上党人参资源日趋减少,至清已绝迹,太行山产的党参乃被利用起来。并载于《本草从新》。名曰党参。党参最早发现于上党郡(今山西省长治一带),故而得名。因上党郡为潞州,又称为潞党参,在五台山一带的野生党参,称“五台党参”。
人参的功效是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而党参一般可以补脾益肺,是临床常用的补气药,功效近人参而为较弱,适用于各种气虚不足患者。所以临床上可以代替人参,治疗气虚,脾虚导致的食少纳呆气短懒言等。由于人参大补元气,所以人参比党参补气效果更好,党参性平。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作黄参、神草、地精、百草之王等。
根据甲骨文记载,三千五百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古人就有关于人参的记载,并发明了象形文字“参”。
东汉永宁二年(公元121年),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记载:“人参,药草,出上党(今属晋中东南)。”
这是关于人参产地的最早记录。
《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由此可知,人参还有“人衔”、“鬼盖”等别称。
人工最早栽培人参的记录,在东晋时期。
《晋书》记载:“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盛。”
十六国时期,后赵高祖石勒家的园中,培育了人参,长势喜人。
野生的人参十分难得,南北朝时期,野生人参仍属于罕见植物。
《梁书》记载:南梁文学家阮孝绪的母亲王氏得了病,医生说需要人参配药。
当时民间相传钟山有人参,阮孝绪就“躬历幽险”,来到山中寻找,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
有一天,阮孝绪忽然发现“一鹿前行”,于是就跟着鹿,后来果然发现了人参,回家后给母亲服用,病很快就好了。
正因为野生人参稀有,古人对人参的记载极为神秘。
《异苑》记载:“人参,一名土精,生上党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儿啼。昔有人掘之,始下数铧[huá] ,便闻土中有呻声。寻音而取,果得一头,长二尺许,四体毕备,而发有损缺处。将是掘伤,所以呻也。”
人参又名“土精”,产地在上党的属于上品,这种植物不仅长得像人,还能像小孩一样啼哭。
从前,有个人用犁铧挖人参,听到地里有呻吟之声,循着声音,挖出来一看,原来是犁铧弄伤了人参。
随着帝王贵族对人参需求量加大,“上党真人参”成了御用之物。
野生人参就越来越少了,负责采挖的百姓非常艰辛——“以为患”。
《本草纲目》记载:“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
上党人参在明朝时期就已经绝迹,当时多食用“辽参”。
人参根据产地不同,分为上党的“紫团参”、东北的“辽东参”、朝鲜半岛的“高丽参”、“新罗参”等等。
党参和白参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外观、性味和功效等方面。党参主要功效表现在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等方面,而白参主要表现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记忆力、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糖等。
白参是一种人参,人参加工的产品中,除红参以外的各种加工,如生晒参、白糖参、白干参等,一般统称为白参。
党参最初以山西上党所产五加科人参而沿用“上党人参”之名,简称党参。因其与防风相似,而称“防风党参”。
1,野生党参横切面洁白如雪,心黄色,药效好。
2,党参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茎缠绕,不育或先端着花,黄绿色或黄白色
3,花单生于枝端,与叶柄互生或近于对生,有梗。花萼贴生至子房中部,筒部半球状,裂片宽披针形或狭矩圆形
4,通过味道鉴别。如果我们大家想要更加深一步进行详细鉴别的话,那么就需要品尝一下它们的味道了。
这种参的特点是人工播种在山林里,然后让它野外自然生长,称为林下山参,属于人工栽培的品种。
接下来看野山参的定义,在国标《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标准GB/T 18765-2015版中,对野山参有定义:播种后,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15年以上的人参。所以从这个标准里的定义看,野山参也是人工播种,野外自然生长,但是限定了年限是15年以上的人参。
分别看了林下山参和野山参的定义,区别就比较明显了,从栽培方式和生长环境来说,林下山参和野山参是一个品种,只不过野山参多了一个15年以上的年龄限定,两个概念综合来理解的话,林下山参的概念比野山参更广泛一些,包含了15年以下和15年以上的。野山参只能用于15年以上。
所以抛开年龄的限定的话,野山参和林下山参是同一个品种,只不过药典定义了一个名字,国标定义了一个名字。
如果加入参龄的限定,那么可以认为林下山参的概念包含野山参这个概念。
以上是对药典和国标中的定义进行了解读,那么还存在一个问题,有些消费者,甚至参行从业者,或者不了解药典和国标里的定义,或者对野山参的定义并不认同,还是认为野山参就是指野生的人参,这样的人群大有人在,所以实际存在的问题就是,销售者和购买者对概念的理解不是一致性的,非常容易造成交易纠纷。目前没有一个人人皆知的统一性规范,这个是相关部门需要解决的,需要大力宣传的。
目前在人参行业,有的人喜欢称这个品种为林下山参,有的喜欢称野山参,另外产地还有一个俗称叫林下籽参,林下籽参指的也是人工播种在山林中,自然生长的人参。
所以在实际中,这同一个品种,存在了三个名字,药典里称林下山参,国标称野山参,产地俗称林下籽参,人参自古以来名称就多,什么上党人参,潞州人参,人衔,鬼盖,地精,皱面还丹等等,到了现代社会,人参的名称依然很复杂,给消费者的选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个也是需要从业者慢慢去普及推广,慢慢改善。
全国面积最大种植巴戟是广东省德庆县,是巴戟天的主产区。2000年德庆县巴戟实有面积达50000亩,总产3400吨,成为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单产最高 、品质最好的巴戟天生产基地。2000年,高良镇被列为广东省"一乡一品"南药(巴戟天)扶持发展项目。德庆巴戟产品有:上等精制巴戟、巴戟补酒、巴戟汁、巴戟露、巴戟软糖、即食巴戟脯等产品。
上党参(山西上党人参)而今失传,是由于所依赖的原始森林受到破坏,失去相应生长环境,再加上大量采挖,不注意保护和繁殖,逐渐消之。故现所用的人参主要产于吉林抚松、集安、靖宇、凤城,黑龙江东宁等地。
为了恢复上党参的名牌,利用现代科学栽培技术,可在山西上党地区,创造人参的最佳生态环境,达仿野生培植优质参的集约化规模生产。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