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提取物 | 乌梢蛇提取物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 的干燥体提取物,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等成分。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等症。本信息是由的编辑整理。 |
提取来源 | 主要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 的干燥体。 【别名】乌蛇、乌花蛇、黑花蛇、剑背蛇、青蛇、乌风蛇、黄风蛇、青大将、黑乌梢。 【分布】主产于中国浙江、 江苏等省区。生于丘陵地带及田野间,常见于路旁的草丛或近水边处。 【形态】体长1~1.3米, 长者可达2米,雌蛇较雄蛇短。眼大; 鼻孔大, 椭圆形, 位于两鼻鳞间。 额鳞前宽后窄, 略呈三角形; 眼上鳞宽大。 上唇鳞8片, 下唇鳞10片。 眼前鳞2~3片, 眼后鳞2片。 体背青灰褐色, 各鳞片边缘黑褐色。 背中央2行鳞片黄色或黄褐色,外侧2行鳞片呈黑褐色纵线, 上唇及喉部淡黄色。 腹鳞灰白色。 体后背中央有2~4行鳞片起棱。 图1为乌梢蛇药材 |
化学成分 | 含多种氨基酸类,如精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等;还含有胆酸,并含果糖-1,6-二磷酸酶、原肌球蛋白等。首次从乌梢蛇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有brachy stemidines A、邻苯二甲酸丁酯异丁酯(buty liso buty l phthalate)、二氢阿魏酸(dihy droferulic acid)、β- 谷甾醇(β-sito sterol)、胸腺嘧啶(thymine)和4-羟基苯甲醛(4-hydro xybenzaldehyde)。 |
药理作用 | 1.镇痛作用 乌梢蛇提取物对小鼠因热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由乌梢蛇等为主药组成的复方蛇制剂给小鼠灌胃,能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使电刺激小鼠痛阈值明显提高。 2.抗炎作用 乌梢蛇水煎液或醇沉液能明显抑制琼脂性关节肿胀和二甲苯的致炎作用。以乌梢蛇为主药的复方蛇制剂能使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炎性肿胀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明显减轻,表明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3.抗毒作用 乌梢蛇血清中含有能抗尖吻腹蛇毒的因子,有一定的抗毒作用。 4.镇静、抗惊厥作用 乌梢蛇醇提取液对戊四氮所致的小鼠惊厥有抑制作用,对电刺激痉厥有一定抑制作用。 |
鉴别 | 性状鉴别 蛇体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不陷而有光泽; 颊鳞1枚,眼前下鳞1枚,较小,眼后鳞2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以身干、头尾齐全、皮黑褐色、肉黄白色、背部有棱、质坚实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取背鳞1片,用水装置,观察。外表面鳞片黄棕色,具纵直条纹,条纹间距13.7~27.4μm,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内含色素斑。横切面内、外表皮均较平直,真皮不向外方突出,真皮中色素较多。 紫外光谱鉴别 乌梢蛇及其混淆品的紫外光谱 取样品粉末1g,分别用石油醚和无水乙醇各10ml浸泡36h,前6h每隔1h振摇1次,滤过,滤液稀释成一定浓度,用岛津UV-265FW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00~3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其紫外光谱。 图2为乌梢蛇及其混淆品的紫外光谱特征(nm) 图3为乌梢蛇及其混淆品的紫外光谱图 Ⅰ.乙醇提取液 Ⅱ.石油醚提取液 1.乌梢蛇 2.水蛇 3.银环蛇 4.王锦蛇 5.三索锦蛇 |
功能 |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症,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