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萘醌 用途与合成方法 |
简介 |
维生素K3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吸湿后结块,易溶于水和热乙醇,难溶于冰乙醇,不溶于苯和,水溶液PH4.7-7。常温下稳定,遇光易分解。维生素K3是一种促凝血药,它可以用来治疗由于维生素K的缺乏而引起的一些出血性的疾病,维生素K3又叫做甲萘醌,它能促进凝血酶原的形成,同时也具有利尿的作用,能够降低血压,有时候维生素K3被用来作为着色剂或者食品添加剂。 |
来源 |
维生素K3是由人工合成而来的。 |
生理功能与作用 |
维生素K3的具体功能与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血液凝固,维生素K3能够使纤维蛋白酶原变成纤维蛋白。 二、参与能量代谢,维生素K3是构成细胞呼吸链的重要成分是体内氧化磷酸化的中间产物。 三、增加肌肉弹性,维生素K3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刺激消化腺的分泌,从而使消化道功能正常进行。 维生素K3也用于临床,主要用来治疗高血压、呃逆、急性咽炎眼梗阻等。 |
食用禁忌 |
生活中也有很多食物不能与维生素K3一起食用。比如木耳,黑木耳能够阻碍血液凝固,它与维生素K3的作用相反,还有兔肉、山楂,兔肉中的卵磷脂含量较高,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因此,它会减弱维生素K3的功能。同样,山楂具有活血的功效,也不能和维生素K3一起食用。 |
使用限量 | GB 14880—94:婴幼儿食品,420~750,v.g/kg。 |
注意事项 |
使用维生素K3时注意事项: 1.可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2.较大剂量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在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病人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 3.可致肝损害。严重肝病者慎用。 |
不良反应 |
维生素K3不良反应: 1、局部可见红肿和疼痛。 2、较大剂量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在红细胞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 3、大剂量使用可致肝损害。肝功不全患者可改用维生素K1。 |
化学性质 |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有吸湿性,遇光变色。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和苯。 |
用途 | 生化研究,临床药物属脂溶性维生素,临床作为止血药。 |
用途 | 维生素K3主要用作禽类饲料强化剂。用量1-5mg/kg。 |
用途 | VK3。饲料添加剂原料,主要能促进畜禽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并促进血浆凝血因子在肝脏内合成,为止血剂。 |
用途 | 性状:嫩黄色结晶,有极微辛辣的气味。在空气中稳定,在日光中分解。1G溶于约60ml乙醇、10ml苯、50ml植物油,溶于氯仿和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乙醇溶液对石蕊试纸呈中性。溶液在热至120℃也不分解。遇碱和还原剂则被破坏。有毒,半数致死量(小鼠,经口)约500mG/kG。有刺激性。商品尚有亚亚硫酸氢钠甲萘醌,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气味或微有特殊气味。有吸湿性。遇光易分解并变成黄色或紫色。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和苯。 用途:生化研究 |
用途 | 生化研究。该品与亚硫酸氢钠加成即得维生素K3。 |
生产方法 | 以邻甲基萘醌为原料,经冰醋酸和铬酐氧化后在乙醇中与亚硫酸氢钠加成而得。 |
生产方法 | 有两种生产工艺。1.甲基萘用铬酐氧化而得。将2-甲基萘溶解于冰醋酸中,搅拌冷却到40℃以下,缓缓加入铬酐与等量水的混和液,使温度维持在35-40℃。加毕,在40℃保温0.5h,升温到70℃保温45min,再升温到85℃保温15min,将反应物倾入大量水中,不断搅拌下沉淀出2-甲萘醌。过滤,滤饼反复用水洗,至水溶液无酸味,滤干得2-甲萘醌。收率51%。2-甲基萘也可用重铬酸钠、重铬酸钾氧化收率大致相同。2.由甲苯醌与丁二烯环合得到2-甲基萘氢醌,再经铬酸氧化而得。将甲苯醌加入冰醋酸中溶解,通入丁二烯,在20℃以下通至所需量。密闭静置20h后,加热使剩余的丁二烯逸出,继续加热至110℃左右回流3h,再减压蒸馏回收冰醋酸约30%。然后冷却至40℃以下,缓缓加入铬酸与等量水的混合液,使温度保持在65-70℃,加毕,在70-80保温1h而生成甲萘醌。 |
生产方法 | 2-甲基萘经铬酐氧化,再与亚硫酸氢钠反应制得。 |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