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泻叶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植物泻下药,具有泻热行滞、通便、利水之功能,主治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已经载入美国、英国、印度、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药典。番泻叶在临床上使用较多,如门诊的直肠检查、术前清洁肠道等通常会用番泻叶泡水饮服,服后大约在2~3小时即开始泻下,连泻数次,可将肠道粪便排泄干净。番泻叶提取物以狭叶番泻叶(Cassia angustifolia V)或尖叶番泻叶(Cassia acutifolia L)的干燥叶为原料,商品提取物通常标化为含总番泻苷3%和5%。
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C.acutifolia Delile的小叶。有泻下、抗菌、止血作用。
1.狭叶番泻 小灌木,高达1m。羽状复叶,小叶5~8对,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稍不对称,无毛或几无毛。花黄色,集成总状花序。荚果扁长方形,长4~6cm,宽1~1.7cm,背缝顶端有清楚的尖突。
2.尖叶番泻 小叶4~6对,多为长卵形,先端急类或有棘尖,皮面灰绿色;花较小;荚果宽2~2.5cm,顶端的尖突不明显。
番泻叶(Senna)
狭长番泻叶应在开花前采收,阴干,按大小分级,用水压机打包。尖叶番泻叶在~8月采叶,晒干,按全叶与碎叶分别包装。
狭叶番泻主产于印度;埃及和苏丹亦产。尖叶番泻主产于埃及的尼罗河中上游地区;我国海南、云南有引种。商品主要由印度进口。
1. 狭叶番泻 小叶片多完整平担,长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全缘,叶端尖或有短刺,基部略不对称,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小叶柄长约1mm。叶片革质,有叶脉及叶片压迭线纹(加压打包所成)。气微弱特异,味微苦,稍有粘性。
2. 尖叶番泻 小叶片略卷曲,广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3cm,宽0.6~1cm,叶端尖或微凸,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质地较薄脆,无压迭线纹。
番泻叶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及单细胞非腺毛;有的表皮细胞含粘液质,积聚于内壁。叶肉为两面栅栏组织,均为1列细胞,上面的栅栏组织细胞较长(约150mm),下面的较短(50~80mm);海绵组织2~3列细胞,细胞类圆形,有的含草酸钙簇晶。主脉上主有栅栏组织通过;维管束的上下均有微木化的纤维束,并为晶纤维。
1.狭叶番泻:
① 叶脉晶纤维明显;海绵组织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② 单细胞非腺毛较少,具壁疣。
③上下表皮均有平轴式气孔,副卫细胞2~3个。
2.尖叶番泻:叶单细胞非腺毛众多;气孔副卫细胞大多为2个。
番泻叶化学成份
1.狭长番泻叶 含番泻甙(sennosideA,B)A及B(二者互为立体异构)、番泻甙C及D(二者互为立体异构)、芦荟大黄素双蒽酮甙(aloeemodin dianthrone glucoside)、大黄酸葡萄糖甙、芦荟大黄素葡萄糖甙,以及少量大黄酸、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此外,尚含山柰甙(kaempferin)、蜂花醇(myricyl alcohol)、水杨酸、棕榈酸、硬脂酸、及其甙等。
2.尖叶番泻叶 含蒽醌衍生物0.85%~2.86%,其中有番泻甙A、B、C,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甙,大黄酸-8-葡萄糖甙,大黄酸-1-葡萄糖甙,以及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异鼠李素、山柰素、植物甾醇及其甙等。
番泻叶理化鉴别
1.本品粉末遇碱液显红色。
2.取本品粉末25mg,加水50ml及盐酸2ml, 置水浴中加热15分钟,放冷,加乙醚40ml,振摇提取,分取醚层,通过无水硫酸钠层脱水,滤过,取滤液5ml,蒸发至干,放冷,加氨试液5ml,溶液显黄色或橙色,置水浴中加热2分钟后,变为紫红色。
1.泻下作用:番泻叶的药效以双蒽酮甙类如番泻甙A作用最强,蒽醌甙次之,游离蒽醌可能经消化道氧化,故作用较弱;结合型的甙类有保护作用,达大肠时经细菌或酶分解成甙元,刺激大肠,增加张力和蠕动,并减少水分吸收而致泻。
2.抗真菌:25%水浸剂用试管法,对奥杜盎小孢子菌、星形奴卡菌有抑制作用。
3.止血:番泻叶总蒽醌甙20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毛细管法有止有作用。
4.毒性:番泻叶甙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1.141g/kg。
声明:以上信息没有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和确认,来自互联网公开发表的文献,仅供参考。本站对作者上传的内容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且自行核实内容的真实性和和合法性。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