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紫里透红的茎又粗又壮,叶子长得绿油油的,就像大公鸡的尾毛。
有人把萝卜叫“小人参”,人参难得吃得到,但是萝卜对我们来说,却是冬天里随时可以享受的美味。据专家说:“萝卜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还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的功效”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也写道:“生吃,乃止渴消胀气;熟食,乃助消化。”
人参籽就是人参的果实,人参的籽没有毒,外面的果肉是可以食用的,口感微甜,有人参特有的味道人参籽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物,人参籽中含有多种的营养元素,对于人体健康有很多的作用。
人参籽可以补血养颜,《本草纲目拾遗》记录了,凡起痘痘的人,可以用新鲜的人参籽的果肉的浆汁儿外敷,过几日就无痒塌之患了。
由于人参籽以及人参都有美白护肤的作用,因此,许多化妆品中都含有人参或提取的人参皂苷。
人参枸杞酒男用滋补酒巨力锁阳养生十全酒粮食白酒35度500ml礼盒
人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此会生长多年,不会凋谢和枯萎。其中的营养物质也在此过程中逐渐的增加,也就是说人参的参龄越长,其中的营养物质也就越丰富,也就能够起到更强的滋补功效,进而起到相应的调节血压,降低血糖,降低血脂等神奇功效。
人参会经过三年的生长即可以成熟,但当人参生长到5~6年,其中的营养物质才会达到顶峰,因此市面上主要销售的为5~6年生的人参,然而野生人参生长于原始森林之中,不易被人们发现,因此生长了几十年,几百年的都会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参用参的国家。中国最早的草药书《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提到了人参的名字。其后的历代名医如陶宏景、唐松敬、陈藏器、张仲景、李时珍等也都对人参作过高度评价。东北是我国人参最著名的产区,主要分布在吉林东部和长白山脉的抚松、集安、通化、临江等地,产量要占全国的90%以上。自辽金时代起,其产量就已经很可观,明清时代,当地的劳动人民多以此赖以为生,因此,产参的数量大得惊人。据史书记载,明万历三十七、三十八两年,仅建州女真烂掉的人参即达“十余万斤”之多!
和人参一样是紫色的根是竹节参。
植株的根茎很像“人参”,在每年都可以开出暗紫色的花朵,被称为“竹节参”。
竹节参,这种根茎像人参的植物,它的名称就是竹节参,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也是五加科、人参属的一种植物,据《纲目拾遗》记载,植株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所以花友们在山坡下、山沟里、山谷下发现到这种植物,那就要珍惜了。它还有一些特别的别称,比如竹根七、竹节人参、竹鞭三七、罗汉三七、竹节七、竹七等,都是竹节参的别称。
人参为神草,古人避其讳,又称土精,玉精,久微,人衙,鬼盖,海腴,草还丹,金井玉阑等,极信其通生死,达幽冥,竞长生的神奇功效。
历代文人墨客亦盛赞人参之神,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宋•苏轼《小圃人参》,清•杨宾《柳边纪略•参》,以及清•乾隆皇帝御制《人参》诗。上述那些人参的别名是什么意思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如此解释的:“别录—名人微,微乃参字之讹也。其成有阶级,故曰人衔。其草背阳向阴,故曰鬼盖。其在五参,色黄属土,而补脾胃,生阴血,故有,黄参、血参之名。得地之精灵,故有土精、地精之名。
广五行记云: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闻人呼声,求之不得。
去宅一里许,见人参枝叶异常,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如人体,四肢毕备,呼声遂绝。
观此,则土精之名,尤可证也。
礼斗威仪云:下有人参、上有紫气。
春秋运斗枢云:摇光星散而为人参。
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
观此,则神草之名,又可证矣。关于人参名字的来历有两种版本的民间故事,共同的特点是因为它长得像人体,所以叫人参。
一种说法是:很久很久以前,深秋的一天,有两兄弟要进山去打猎。进山后,兄弟俩打了不少野物。正当他们继续追捕猎物时,天开始下雪,很快就大雪封山了。
没办法,两人只好躲进一个山洞,他们除了在山洞里烧吃野物,还到洞旁边挖些野生植物来充饥。
一天,他们挖到一种外形很像人形的东西味道很甜,便挖了许多,充饥。
很快,他们发觉,这种东西虽然吃了浑身长劲儿,但是多吃会出鼻血。
为此,他们每天只吃一点点,不敢多吃。
转眼间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兄弟俩扛着许多猎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他们活着回到村里,而且长得又白又胖,人们感到很奇怪,他们就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并把带回来的根块给大家看。
村民们一看,这东西很像人,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有个长者笑着说:“它长得像人,你们两兄弟又亏它相助才得以生还,就叫它‘人生’吧!”
.后来,人们又把“人生”改叫“人参”了。
1、野山参
野山参是山野林海中自然生长的人参,经过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在土内渐渐生长,纯天然而成,属人参极珍贵品。功效强,为参中之上品,但产量稀少、价格昂贵。野山参其皮为黄褐色或灰黄色, 断面呈黄白色,在主根肩部的细而深的环纹。
2、红参
红参已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长白山等自然保护区已进行保护。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半透明,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目前东北三省已广泛栽培,河北、云南等省区均有引种。
3、西洋参
西洋参为多年生草木,主根呈圆形或纺锤形,表面浅黄色或黄白色,色泽油光,皮纹细腻,质地饱满而结实,断切面干净,呈现较清晰的菊花纹理。目前在我国北京怀柔与长白山等地也有种植,喜散射光和漫射光,适应生长在森林沙质壤上。
4、太子参
太子参块根长纺锤形, 白色,稍带灰黄,茎直立,顶端渐尖,基部渐狭,上面无毛,下面沿脉疏生柔毛。目前主要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5、党参
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产地为中国北方海拔1560~3100米的山地林边及灌丛中。其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茎缠绕,黄绿色或黄白色,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价格相对便宜。
6、高丽参
高丽参是朝鲜半岛(朝鲜、韩国)出产的人参,顶端有短而且粗的芦头,芦碗明显而且大,双芦称蝴蝶芦,这是上等高丽参的标志之一。高丽参表面有蟋蟀纹、 质硬,断面呈镜面光泽、有菊花芯,气味香浓,甘苦味浓,参条越粗的质量越好。
7、白参
一般除红参以外的各种加工品,如生晒参、白糖参、白干参等,一般统称为白参。是以4~6年生的水参(新鲜参)为原料,剥皮后以太阳光或热风自然晾干而成,色泽呈微白的黄色。
苏轼在《小圃五咏·人参》中有“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移根到罗浮,越水灌清泚”、“青桠缀紫萼,圆实堕红米”等句,记述了人参本生长在山西的上党和辽东的高山深谷中,现移植到惠州,用南方水灌溉,生长得很好,移植非常成功。清初屈大均认为:“粤无人参,苏长公尝种于罗浮。”但清代檀萃认为:“人参、地黄、甘菊、薏米、枸杞,产自罗浮,非谓上党、辽东移而艺之罗浮也。罗浮人参肥大,味甚甘,土人取之盈筐,贸于市,但百钱。熬之成膏,力薄且劣于上党,毋论辽东也。”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则对罗浮人参记载甚详:“罗浮所产人参,殊与本草人参不类,状如仙茅。叶细茎圆,有紫花,三叶一花者为仙茅。一叶一花者为人参。根如人字,色如珂玉,煮汁食之,味与参无别,但微有胶浆耳。味甘带苦,生津养胃,补虚羸,润肺。”
对于广东移植人参是否如屈大均所述,始于苏轼贬居惠州,或是早在苏轼来惠州之前,惠州人已移植成功,或是檀萃所述,原本产自罗浮,现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苏轼在《小圃五咏·人参》这则记述,是至今为止发现的广东人种植人参的最早记录,惠州可能是岭南种植人参最早的地方。
野生人参的生长稳定、缓慢,与其环境特点紧密相关。
1、林相特点
野生人参的生长地域多是原始的针阔叶混交林,高大的乔木、众多的灌木及密集的草本植物形成了高、中、低三层自然屏障,拦截吸收了绝大部分的太阳光能,人参只能在少址的散光环境下生长发育。由于长期的光照不足,野生人参光合作用非常缓慢。
2、土壤温度低
野生人参生长在深山密林,树木密度高,光能照射到地面少,土壤温度偏低,也导致其生长速率缓慢。
3、土壤根系复杂
野生人参靠周围的植物遮光而生存,这些植物的根系与人参根系交织在一起,共同竞争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常导致野生人参营养不足而影响其生长。
(二)野生人参的生长规律
《本草纲目》对人参释名曰“人薓,音参,或省作蓡” “人蓡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蓡”,说明了野生人参的生长过程是一个稳定、缓慢的生长历程。
1、野生人参生长年限与植株形态的变化
受到光照弱、土壤温度低及土壤中其他植物根系掠夺养分的影响,野生人参植株形态的变化非常缓慢。1 ~ 5年的野生人参,地上部分多是三花,个别为巴掌;5 ~ 10年的野生人参,多数是三花、巴掌,个别为二甲子;10 ~ 15年的野生人参多数是二甲子、巴掌,少数为灯台子。
2、野生人参的根系分布
野生人参在三花和巴掌阶段,根系均纵向生长,三匹叶以后支根和须根向水平方向生长。一般情况下,根系均生长在5 ~ 18cm的腐殖土层中,这与表层土壤疏松、肥沃、温湿度适宜有关。随着野生人参的生长,其根系在土壤中的扩展直径可达30 ~ 50cm。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