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球状药材(白色块状药材)

白色球状药材(白色块状药材)

来源:网友投稿 更新时间: 2023-04-24 阅读

白色球状药材(白色块状药材)

白色块状药材

海石花是什么样子的?石花:又名海石花、浮海石、海浮石、黑浜珊瑚。为动物脊突苔虫或瘤苔虫的干燥骨骼,为珊瑚样不规则块状物。

主产于广东、福建、浙江等南方沿海地区。浮石:又名岩浮石、海乳石、大海浮石。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的多孔状石块。主产于山东、辽宁、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均以味咸、质轻、能浮于水面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我国南方沿海各地。药材主产浙江、福建、广东。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①浮石 全年可采,以夏季为多。自海中捞出,晒干。②脊突苔虫、瘤苔虫的骨胳6~ 10月间自海中捞出,用清水洗去盐质及泥砂,晒干。 【拉丁名】:药材Pumex原动物 Pumice ①脊突苔虫Coxtazia aculeata Canu et Bas-sler②瘤蔷虫Costazia costazii Audouin 【炮制方法】:海浮石:洗净晒干,碾碎。煅海浮石:取净海浮石置沙罐内,置炉火中煅透,取出,放凉,碾碎。 【考 证】:出自《本草从新》。 【生药材鉴定】:①浮石 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通常直径2~7厘米,有的可达20厘米。表面粗糙,有多数大小不等的细孔,灰白色或灰黄色。质硬而松脆,易砸碎,断面粗糙有小孔,有的具绢丝样光泽或无。体轻,投入水中,浮而不沉。气微弱,味淡。以体轻、灰白色、浮水看为佳。产广东、福建、山东、辽宁等地。②石花(《本草衍义》) 为脊突苔虫或瘤蔷虫的骨胳。一、脊突苔虫骨胳呈珊瑚样不规则块状,略作扁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不一,直径 2~5厘米。灰白色或灰黄色。基部略平坦,另一面多突起,作叉状分技,中部交织如网状。叉状小枝长3~5毫米,直径约2毫米,先端多折断,多数完整者呈钝圆形。质硬而脆, 表面与断面均密具细孔。体轻,入水不沉。气微腥,昧微威。二、瘤苔虫的骨胳为不规则块状, 直径l~3厘米,多为碎块。表面灰黄色或灰黑色。珊瑚状分枝短而较粗,直径约4毫米。先端钝圆,极少折断。气味同上。显微鉴定:本品在偏光显微镜下,可见有火山碎屑结构,此晶屑、晶斑具斜方辉石、中性斜长石和石英的光性特征。基质为火山玻璃(近95%)。呈团粒结构,气孔构造。一般多为负突起。无干涉色。 【中药化学成分】:浮石化学组成有颇大的出入。一般是由铝、钾、钠的硅酸盐所成,亦即以 SiOz为主要成分的类似玻璃组成的矿物。 因多采自海水,则亦可能含有氯、镁等海水中存在的物质。石花主要为碳酸钙,并含少量的镁,铁及酸不溶物质。L个分析例为: CaO47.81%, MgO3.65 %, FE0.15%,SiO:1.61%,湿气1.01%。由 Porite astreoides所成的石花,分析 l 例为: CaO53.84, MgO0.18, SiO20.02,灼热减量44.98%。以上2例,设以 CaO 全部为碳酸钙 ,则CaCO:含串顺次为8县及96%。主含钾、钠、钙、镁、铝、铁的硅酸盐,其组成可表示为xSiO2·yNa2O·zK2O·lCaO·mMgO·nAl2O3·kFeO·pFe2O3·qH2O等,即火山玻璃,约占本品的95%,尚存在少量晶质硅酸和硅铝酸盐及石英,因本品出自火山,采自海水,故含有众多的微量元素。 【选方】①治卒咳嗽不止:浮石二两。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饮下十丸,日三、四服。(《圣惠方》) ②治小儿天哮,一切风湿燥热,咳嗽痰喘:海浮石、飞滑石、杏仁各四钱,薄荷二钱,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用百部煎汤调下。(《医学从众录》海浮石滑石散) ③治血淋,小便涩痛: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生甘草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海金散) ④治石淋:浮石,使满一手,下筛,以水三升,酢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过三服。亦治嗽,淳酒煮之。(《千金方》) ⑤治小肠气,茎缩囊肿;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木通、灯心、赤茯苓、麦门冬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海金散) ⑥治诸疝:海石、香附。为末,生姜汁调下。亦治心痛。(《丹溪心法》) ⑦治消渴:浮石、青黛各等分,麝香少许。上细末。每服一钱,温汤调下。(《本事方》) ⑧治渴疾饮水不止:白浮石、蛤粉、蝉壳(去头、足)各等分。上细末,用鲫鱼胆七个,调三钱服,不拘时候。(《本事方》神效散) ⑨治疔疮,发背,恶疮:白浮石半两,没药二钱。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丸,冷酒送下。(《普济方》耆老丹) ⑩治耳底有脓:海浮石一两,没药一钱,麝香一字。上为细末。每用半字,吹入耳中。(《普济方》没药散) ⑾治疳疮久不愈:海浮石(烧红醋淬数次)、金银花。上海石二停,金银花一停,同为细末。每服二钱半,如签茶一般,日用二服。疮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服。(《儒门事亲》) 【名家论述】①朱震亨:"海石,治老痰积块,咸能软坚也。" ②《纲目》:"浮石,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

白色的中药块

是黑鱼骨,能吃

墨鱼中间的白色骨可以用来制作墨鱼排骨汤、墨鱼骨瘦肉粥或磨成墨鱼骨粉等。把墨鱼骨和排骨剁块洗净备用,水开放入排骨焯水5分钟,去掉浮沫。排骨捞出放置汤锅中,再加入墨鱼骨块,添加水和姜片,水沸后中火煲1小时,添加盐和味精调味即可。

墨鱼骨瘦肉粥,60克猪瘦肉洗净剁成肉末,将20克墨鱼骨和10克陈皮放置砂锅,加入清水煎成汤。

取用汤汁熬煮大米至八成熟,加入瘦肉末拌匀,煮10-15分钟后关火,加适量葱花和盐提味即可。

白色方块的药材是什么

茯苓系常用大宗中药材,可食用亦可入药。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品年销售量达1000万公斤。其栽培方法如下:

一、选地整地

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块,彻底除净杂物。

二、备料

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在生产上主要分为干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

1.干段木备料法选择直径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树砍倒(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砍去其部分枝条,留下树尾的树叶,然后用铲刀按树的大小铲去4~5面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要留下两指宽的树皮4~5条,从上至下不宜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引线(俗称“留筋”)。经10~15天,待树干晒干至出现有裂口后将其锯成长70~80cm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段木垛上盖草料,垛的四周开好排水沟,地面上撒杀白蚁药。

2.树蔸备料法在秋、冬季砍伐松木时,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树桩,将其周围1?5m范围内的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灌木砍掉,深挖0.8m左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后在树桩上铲去4面树皮,留下4条两指宽的引线。露出地面的树根最多留4~6条,将其余的根截断。对树根也要铲皮3面,左右侧各留1条手指粗的引线,留根长度1~1.5m。上述各项工作,宜在上年冬季进行。

三、接种

1.接种季节

茯苓接种分春、秋两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进行。桂南、桂东南、桂西地区气温回升较早,在清明前后接种较适宜;桂北、桂西北地区宜到立夏前后接种。秋季各地气温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后接种。

2?接种方法

茯苓栽培是以菌种或鲜茯苓个(菌核)作为“种子”进行繁殖。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塑料)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鲜茯苓个繁殖则是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鲜茯苓个,用竹刀切成带皮、重为0.1~0.15kg的片块作为接种用的繁殖材料。

接种前,在整好的种植地内顺着坡向开窖,窖深20cm,宽40~50cm,长度依段长而定。稍平整窖底,撒上杀白蚁药并与土拌匀,将段木顺坡向摆入窖内。先放入两段。用菌种接种时,先在两段木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长×宽=150cm×10cm的新口,用镊子将瓶内长有菌丝的松木段片取出,平摆在段木间新口处,加盖松木片或松叶,上面再放一条段木(两段木重20kg以上则不放第三段木),覆土10~15cm。用鲜茯苓块接种则在段木的上端锯几处,将鲜茯苓块贴上,轻轻摩擦后用手压紧,用土覆盖。树蔸接种则是在树蔸上削2~3个新口,然后将菌种和鲜茯苓块分别接种在树蔸的新口处,盖上松木片和松叶,盖土15~17cm,窖面要堆成龟背形。

四、田间管理

1.查窖补缺 接种后7~10天,便可长出白色的茯苓菌丝,这时应检查各窖内的菌情,以便及时补缺。1清晨露水未干时在种植地内察看,若窖内段木已长有茯苓菌丝,则窖上土干燥无露水;若窖上有露水,则说明段木未长有茯苓菌丝。2从窖旁把土挖开,发现段木下段已有白色菌丝生长,闻之有茯苓气味,可确定为茯苓菌丝。如发现死菌和不上菌的茯苓窖,应隔7~10天再检查1次。如第2次检查仍不见茯苓菌丝,才可开窖从其它已上菌的段木中取出1段调到未上菌的窖内。或将未上菌的段木全部挖出,晒干水分,将剥口重新削过,另接上菌种。3要注意的是,茯苓菌种上菌1个月左右,在木面是见不到菌丝的。此时,大部分菌丝已入木生长。茯苓接种后1个月,不见基面菌丝,就误认为不上菌而把段木撬开,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接种7~10天后,如果发现白蚁,应立即用杀白蚁药喷洒在白蚁身上或蚁路上,进行防治。

3.茯苓形成菌核(结苓)后,如发现茯苓露出地面应及时培土,雨季要注意排水。

五、采收加工

茯苓一般在接种后8~10个月成熟。将采收的茯苓堆放在室内避风处,用稻草盖严“发汗”5~6天,然后摊开晾1~2天。待水分蒸发后,重新堆起,再用稻草盖严放5~6天后,去皮(或先剥净鲜茯苓外皮),放入蒸笼内隔水蒸熟至透心,或用水煮熟至透心(煮时要换水3~4次,其标志是当水转黑时便换水)。取出用利刀将其切成长×宽×厚=4cm×4cm×0.5cm的方块。然后将白块、赤块分别摆放在竹席或竹筛里,上覆1张白纸,置阳光下晒至全干,要注意常翻动。如遇阴雨天可用炭火烘干,但不可用明火烘烤,避免烟熏使茯苓片变黄,影响产品质量。

白色块状药材叫什么

白矾别名矾石、明矾、雪巩等,呈不规则结晶形块状,无色或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玻璃样光泽,表面略滑或凹凸不平,并附有白色细粉。质硬而脆,易砸碎。是一种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化学式为KAⅠ(SO).12HO,其水溶液呈酸性,在水中水解生成氢化铝胶状沉淀,属于矿物质中药。

白色块状药材图片

云苓是茯苓的一种,属于中药药材。

茯苓个呈球形,扁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重量由数两至十斤以上。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有明显隆起的皱纹,常附有泥土。体重,质坚硬,不易破开;断面不平坦,呈颗粒状或粉状,外层淡棕色或淡红色,内层全部为白色,少数为淡棕色,细腻,并可见裂隙或棕色松根与白色绒状块片嵌镶在中间。

气味无,嚼之粘牙。以体重坚实、外皮呈褐色而略带光泽、皱纹深、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白茯苓均已切成薄片或方块,色白细腻而有粉滑感。质松脆,易折断破碎,有时边缘呈黄棕色。

白色块状药材是什么

白英石作为园林的四大名石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赏玩历史,有着非常多的色彩,其中黑色最珍贵,英石背面很平整光滑,正面却“坑坑洼洼”,不过英石皱的精巧多姿,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

白色英石,有着洁白柔清、幽静深远、远离喧嚣的气质,映射了文人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情操。它是铮铮傲骨它是剔透心灵它是孤洁品质,它遗世独立,卓然不群。

白色一块块的是什么药材

墨鱼切开背部是墨鱼骨,可以食用,墨鱼中间那块白色的固体俗称墨鱼骨,不但味感鲜脆爽口,蛋白质含量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富有药用价值。

墨鱼干和绿豆干煨汤食用起到明目降火等保健作用;“乌贼板”学名叫“乌贼骨”,又是中医上常用的药材,称“海螵蛸”。

白色颗粒药材

是珍珠岩。

珍珠岩是人工二次制作的基质颗粒,蓬松、具有一定的保水性,平时养花的时候给土壤中混合搅拌一些,能够让土壤变得疏松透气,而且珍珠岩中吸收一定的水分,能够满足植物根系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如何使用珍珠岩:

在日常养护花卉的时候,比如到了每年春秋两季,很多人都会给家里的花花草草换盆换土,而制作混合土壤的时候,建议大家给混合土壤中加入一些珍珠岩,尤其是在栽种多肉的时候,加入珍珠岩,能够有效的防止盆内积水、植物烂根。

当然还比如在养护君子、兰花等肉质根系花卉的时候,也可以给基质中掺入一些珍珠岩,这样的土壤能够为植株生长提供湿润的环境。

小方块白色的是什么药材?

  像豆腐一样的白色方块叫米豆腐或千叶豆腐。

  米豆腐是川、渝、鄂、湘、黔武陵山地区地方小吃,此菜润滑鲜嫩、酸辣可口。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然后加碱熬制,冷却,形成块状“豆腐”即成。

  米豆腐的原料一般为大米、大豆、石灰,米豆腐色泽金黄、柔嫩滑口,切在碗里根据个人的口味加上佐料后,放在特制的火盆上烤好即可。火盆烤的米豆腐,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再搭配麻辣的作料,香嫩可口,别有一番滋味。

白色方形药材

益母草是正式中名,这个名称是北方各省的普遍叫法;别名很多,在北方还叫益母蒿、坤草;在江苏叫野麻、九重楼、野天麻、益母花、童子益母草;在浙江叫铁麻杆、野芝麻、溪麻、六角天麻;在福建叫野故草、鸡母草、红花艾、坤草、野天麻、云母草、鸭母草;在江西叫红花艾、坤草、三角小胡麻、爱母草、红花益母草、臭艾;在广西叫益母艾、燕艾;在广东叫臭艾花、红花外一丹草、红艾、红花艾、艾草、地落艾、益母艾、假青麻草、大样益母草;在河北叫红梗玉米膏、黄木草、玉米草;在云南叫地母草、灯笼草、野麻;在西藏叫森蒂;在《滇南本草》中记载为益母草夏枯。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唇形科益母草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2,分布和生长环境

益母草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通常生长在向阳地方,多种环境条件都能生长,为常见杂草之一。

3,外形特点

为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度30-120公分,茎钝四棱形,稍有槽,表面有倒向伏毛,多分枝;叶对生,叶片轮廓变化大,茎下部叶片轮廓卵形,掌状3裂,裂片再次分裂;

白色的药材有哪些图片

答,应该是猴头菌 吧,生长环境:朽木树干、树桩或树枝。

★  药材 白色 球状

分享到:
你觉得文章内容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