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常的出汗(中医出汗等于出血)
中医出汗等于出血
在我国传统医学里有阴阳学说,它把人体的功能归为阳,把人体的器质归为阴,比如把人体中运行的气归属为阳气,把血液归属为阴,气行于体表以抵抗外邪入侵又称卫气,血行入体营养全身又称营血,而汗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产物,在体内也属阴液,与血混在一起,共同濡养身体,故有汗即是血,在营为血之说。
中医出手汗
手汗症的中医治疗,患者可以先适当选择一些外用的止汗中药,中药可以选择苦参、土茯苓、密陀僧等,然后将他们泡水或是打成粉,外用在患者的手部,患者可外用药物和口服中药同时进行,患者也可以使用一些例如龙胆泻肝汤加减,或使用补气血类的口服。
中医出汗多好吗
中医上讲,汗是心的液,属阴,出汗过多必伤阴,凡这么说程度,不出汗不正常,出汗过多也不正常。
1、如果是运动本身导致大量出汗是正常的,但如果每次都意味着强度太大,不是锻炼身体的目的,最好是稍微出汗。
2、如果不锻炼还流汗,那就意味着气虚,可以用黄芪、党参等补气。
中医的汗出是什么意思
原文】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咳而泣出矣。
【译文】
炎暑之时,穿的衣服过厚,则腠理开张,故而汗出,如果寒邪羁留于分肉之间,将津液凝聚为沫汁而发生疼痛;天寒时腠理闭密,气湿不能从汗窍排泄,向下流于膀胱,就为小便与气。
五脏六腑以心为主宰,耳主听觉,眼主占候,肺像宰相,肝像将军,脾像护卫,肾脏主骨而成形体。所以五脏六腑的津液,向上渗灌于眼睛,当心有悲哀气并时,心系就会引急,心系引急则肺叶上举,肺叶上举使津液向上泛溢。但心系急,肺叶不能经常上举,而是忽上忽下,故发生咳嗽与泪出。
中医流汗等于流血
由于汗为津液所化,津液与血液同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且津血互化,故有“血汗同源”之说。
汗为津所化,津液又是血的组成部分,而津血都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所以从生理上看可谓血汗同源。
血与津液均是液态物质,均有滋润和濡养作用,与气相对而言,二者均属于阴,在生理上相互补充,病理上相互影响,固有津血同源之说。
中医怎么看待出汗
传统医学认为汗出过多,不仅容易耗伤津血,也能够耗伤精血以及人体的阳气。导致气血两伤,心失所养,容易出现心慌气短,失眠,神疲乏力,烦渴,尿少等症状。尤其是夏天,出汗多也是伤心阴、耗心阳最多的时候。
所以出汗,无论是出于运动还是出于劳动,都要适可而止,切不可让出汗伤了阳气。
如不可避免可平时多用黄芪、大枣泡茶饮补气养阴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