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火气旺喝什么茶?
决明子茶,决明子是常见的中药,将其泡茶喝也有独特的功效。对于内火旺盛,特别是因为肝脏火旺的人来说,更可以喝决明子茶促进健康。极大的缓解心情烦躁、眼睛红肿。对降火去热非常好。
湿气重的人多数脾胃功能不太好,也有一些人属于寒性体质,这时请选择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等温性滋胃的茶来喝。这些茶的特点都有较好的茶气,可以帮助行气,当然,不管什么茶都有利尿功能。所以,排湿功能也相当不错。
1
绿茶
是的,喝绿茶对身体好,作为一种没有发酵、没有氧化的茶水,绿茶比其他茶水,祛湿能力更强,极好的去除内热。
2
竹叶茶
把淡竹叶用来泡茶喝,也是不错的方式,淡竹叶属凉性,具有清热、去热、祛湿的功效。在夏天,感觉到内火旺盛,可以用它泡水喝,效果真的不错。
3
决明子茶
决明子是常见的中药,将其泡茶喝也有独特的功效。对于内火旺盛,特别是因为肝脏火旺的人来说,更可以喝决明子茶促进健康。极大的缓解心情烦躁、眼睛红肿。对降火去热非常好。
4
金银花茶
作为一种花草茶,金银花茶也是中医非常推荐的茶水,其具有清热、散热、解毒、凉血的作用,对因火旺造成的内热有非常好的缓解作用。
5西瓜皮凉茶
夏天吃西瓜解暑,吃完的西瓜皮不要丢弃,清洗干净后用来泡茶喝也是不错的做法,西瓜皮具有去热、利尿的作用,还能进行解毒,堪称夏天非常好的去火饮品。
什么叫“湿热下注”?
许多朋友在看中医书或者某种药物的应用时会看到“湿热下注”这四个字,对于这四个字,许多人都不理解,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又湿热的,又下注的,难道湿热还分上中下注?下面,我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个“湿热下注”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什么是湿热下注?要想了解湿热下注是什么意思,我们就先要了解人体三焦。中医里将人体分为三焦,分别为上中下三焦,而诊断湿热,必须辨明三焦,也就是说这个湿热的病证它又分为上焦湿热证、中焦湿热证以及下焦湿热证,而这个下焦湿热证其实就是文中所问的湿热下注证。
而根据中医里对这三焦的划分,一般认为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内脏,包括心和肺,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的精气宣散分布于全身,像自然界的雾露一样滋润溉养全身;中焦是指横膈以下至脐部的内脏,包括脾、胃、肝、胆等,它的主要功能是助脾胃,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是血液营养生化的来源;下焦是指脐以下内脏器官,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以及女子胞宫等,它的作用是分别清浊,渗入膀胱,排泄废料,其气主下行。
因此,从概念上来讲“湿热下注”,就是指湿热病邪流注于下焦,简单的来说就是指我们身体产生的湿热之邪侵犯到下焦的内脏器官,如肾、大肠、小肠、膀胱、子宫、阴部、下肢等部处,从而产生的多种证候。
二、湿热下注会有哪些症状?那么,当湿热下注的时候,人体会产生那些症状呢?下面我们再一一来分析一下:
●①湿热下注于肾和膀胱:名医叶天士指出“湿热下注,溺痛淋浊”,也就是说当湿热于肾和膀胱的时候,就会影响到肾分别清浊,膀胱气化功能,导致肾与膀胱气化失常,就会出现小便不通或者不畅,不通则痛,在排尿的时候就会出现尿痛。另外湿热蕴结肾与膀胱,还会产生淋证,包括热淋、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六证,也就是西医里说的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前列腺炎,膀胱炎,乳糜尿等疾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尿浑浊或者小便困难等症状。这些都是由于湿热下注,渗入肾和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②湿热下注于大肠:名医叶天士指出:“湿热壅痹,致小肠火腑失其变化传导之司,二便闭阻”。那就是说当湿热下注于大肠时,就会影响肠道的传导以及消化吸收功能,会出现腹痛、便秘以及里急后重等症状,而且肠道受湿热蕴结,还会伤害气血,出现脓血、下痢等,拉出来的大便腥臭溏烂,而且在排便的时候就会出现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等症状。而在这个时候,我们观察到患者的舌苔,它是又黄,又厚腻的,这就是大肠湿热的舌象。
●③湿热下注于胞宫:中医认为,若湿热之邪内侵胞宫,则任脉损伤,带脉失约,发为带下。而清代医学家傅青主在《女科》中也指出“带下俱是湿证”。也就是说,当湿热侵犯到女性的子宫或者阴道时,会出现白带增多,而且白带的颜色色发黄较粘,有异味,患者还会伴随着阴道瘙痒、灼热等症状。
④湿热下注于下肢:当湿热下注于下肢时,就会导致下肢出现风湿骨痛,关节红肿疼痛,这就是平时我们说的风湿,中医里认为是由于湿热引起的;另外,我们的下肢皮肤还会出现湿疹、脚气等症状,裆部还会出现阴囊湿疹、股癣等皮肤病,这些都可以归结于湿热下注于下肢所造成的。
三、湿热下注如何治疗?
对于湿热下注的治疗,中医里其实有许多方法,而温病名家叶天士在治疗湿热时,首重是祛湿,然后再清热。另外,各个名医大家也有许多治疗的名方,比如名医朱丹溪的二妙散,简简单单的两味中药黄柏、苍术就可以有效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各种症状,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健脾解郁的作用,黄柏寒凉苦燥,其性沉降,擅长清下焦湿热,苍术辛苦而温,性质燥烈,既可以健脾助化湿而治本,又可以芳香苦燥除湿而治标,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当然了,对于治疗湿热下注的方法,还有许多,这里也就不一一细说,而且每个人的症状也有所不用,这个治疗应该在中医大夫的辨证之下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尽量减少摄入一些油腻、生冷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体内产生过多的湿气,还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同时应该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体内新陈代谢,而且还有利于祛除体内湿气,缓解湿热产生的不良症状。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湿热下注是中医里术语,是对于一种病机的描述,顾名思义,湿热下注与湿热之邪气有关。
在中医里,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主要是心肺、中焦主要包括脾胃,而下焦主要是肾、膀胱、大小肠等。
而湿热下注指的是,人体由于感受外边的湿热之邪,或者是由于饮食不洁等原因,导致湿热流注于下焦,停聚在下焦,再加上脾胃虚弱,水湿运化不畅,湿热互相缠结,便出现湿热下注的症状。
湿热下注的症状湿热下注的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小便黄赤、大便溲臭黏腻等。
湿热之邪,根据下注的部位不同,所对应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
如果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则会出现小便黄赤,淋漓不尽,小便浑浊,尿频尿痛等症状;如果湿热下注大肠,就会出现腹痛腹泻、下利臭秽、肛门灼热的症状;如果湿热下注肝经,男性朋友会出现阴囊潮湿或破溃,私处瘙痒有异味,女性会出现外阴瘙痒,带下颜色偏黄、质地粘稠、有腥臭味、月经提前、颜色暗红且量多等症状;如果湿热下注肾经,会出现遗精、腰腹沉重、心情躁烦、湿脚气,以及小便黄赤、尿浊等症状;如果湿邪停聚于胸腹,就会出现厌食油腻、腹部胀满、口苦口黏、厌食呕恶等症状;如果湿热下注阻滞下焦经络,或会导致下肢出现疮疡肿毒、红肿热痛等症状。湿热下注如何治疗湿热下注影响的脏腑较多,所以临床表现也是复杂多样,治疗上需辩证论治,可在饮食调理的同时,配合中成药、中药汤剂、针灸进行综合调理。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治疗方法:综合调理1、饮食调理
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煎烤油炸,肥甘厚味类食物,不吃生冷寒凉的食物,注意戒烟戒酒。
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祛湿的食物,如薏米、扁豆、冬瓜、红小豆等。
生活方式方面,避免长时间在潮湿环境工作,多用温水洗脸泡脚,另外就是可以适当的进行运动锻炼。
2、药物调理
湿热下注可以适当的口服一些清热利湿的药物进行调理,常用的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三黄片、清火片、茵栀黄口服液,栀子金花丸、黄连上清丸等,其中,龙胆泻肝丸是治疗湿热下注的典型方药。
湿热下注也可以适当服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比如半夏泻心汤、葛根芩连汤、龙胆泻肝汤等。
针对湿热下注的情况,也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对症的中成药,或配伍清热利湿的中药,如半夏黄连,黄芩,党参,干姜,茯苓,苍术,茵陈,泽泻,炙甘草等等。
如湿热下注于大肠,出现大便臭秽、便秘等症状,可口服三黄片等;如湿热下注于膀胱,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口服八正片、龙胆泻肝片等;如湿热停滞于带脉,可选用妇可靖、经带宁等中成药。小结:湿热下注属于中医里的一种病机,湿热之邪下注于下焦,影响脏腑各器官,引起诸多不同症状,针对湿热下注的情况,需要在中医的辩证下对症用药治疗,主要是用清热利湿的药物,同时还要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才能够调理好身体!